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颜色一致向量方法容易丢失图像内容的空间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图像检索方法。引入狭长度和标准差特征,设计改进的图像分块策略,给出离心距概念和距离比较公式。提取颜色连通区域的大小、狭长度和颜色特征,以及图像的像素个数、标准差和离心距特征,计算图像间内容的相似度。在Corel图像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利用图像的空间分布信息,检索精度较高。
摘要:背景: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存在诸多不足,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Meyerding分型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4例。观察患者融合前及融合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改善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Cage下沉、移位。患者融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4±0.8,末次随访为1.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末次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6.5±1.2较融合前12.9±1.6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3.9±7.9)%,其中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提示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扩大了适应证,贯彻了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微创理念,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更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数据为中心,提供数据采集、处理和查询功能.数据查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从查询过程的角度出发,对目前传感器网络数据查询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传感器网络的异构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数据之间的数据信息的查询模型,并设计了感知数据交互必须的数据标签,给出了这种数据查询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种数据查询能够大大提高传感器网络的查询效率,同时增强网络的健壮性,延长传感器网络使用寿命.
摘要:设计了一种采用弯曲定径带模具的新型非对称挤压工艺(TBE),用以改善Mg-3Al-1Zn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揭示了挤压过程中的应变、温度等状态变量的分布。结果表明,在TBE模具的模口处,应变沿板面法向(ND)呈梯度分布,这导致挤压板材显微组织的厚向梯度分布,同时得到TD择优取向的织构,少量基面取向晶粒向挤压方向(ED)偏转。与传统挤压相比,TBE过程中产生更多挤压热,模腔内温度更高,使大量非基面滑移开启,导致板材TD择优取向织构的形成。通过改善织构,TBE板材的塑性和弯曲性能均得到明显提升,沿45°方向的伸长率达到33%,弯曲角度达到83.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深潜池的建设不断增多,其具有深度大、体积大、水质及温度控制要求高、能耗大、个性化强等特点,但国内尚未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技术措施,亦未发现可借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现阶段已建成的深潜池运行时间均较短,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尚需全生命周期的实践考证。以市场调研、理论分析、水力流场模拟、专项研究为基础,结合深潜池池水特征,介绍了深潜池池水的补充、泄空、循环、净化和加热,管线的敷设及补水口布置等的推荐方式,探索了安全、可靠、可行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深潜池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摘要:为研究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谱特性,设计、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系列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测定了其最大吸收波长(λamax)(320.5~396.0nm)和荧光发射波长(λe)(387.0~497.0nm),求得了荧光量子产率(Ф)(0.01~0.69)和Stokes Shift位移值(δ3248.6~9636.5)。研究发现其分子结构与上述光谱特性有密切关系。
摘要:通过相关调研分析,确定了4种无机类保温砂浆以及泡沫玻璃保温隔热体系为目前市场常用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对其开展耐候性试验研究,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从材料、节能设计、施工等方面因素出发,分析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摘要:目前国内深潜池建设工程少、运维时间短,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标准指导工程建设。而深潜池的规模一般较大,很难通过实验获得水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为了给深潜池池水循环系统设计的校核、优化提供技术指导,以建筑内深潜池的流体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探索了不同工况时深潜池给水口的适合参数、布置方式以及运行过程的流速、流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送水口采用小孔径、螺旋状,且底部为主、侧流为辅的布置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水流均匀性和循环效果,有效降低了对人员的潜在危险。
摘要:导流叶片角度的数字化测量是设计发动机数字式控制器的重要环节。介绍了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结合电压/频率转换(VFC)和等精度测频法,对测量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在实验室和现场测试证明:该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系统可靠,其测量角度相对误差不超过0.2%。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复杂,其合成场强的分布有待研究。先基于相敏电路处理直流电场感应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研制了一种可开展合成场强测试的电场仪,然后进行直流电场仪的校准和误差测试。并选取某±1100kV线路段开展了合成场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场仪整体误差小于2%,测量精度较高;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合成场强分布规律不一致;合成场强受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