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XIE YouBai"
64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三体磨粒磨损中摩擦副表面粗糙度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 第12期33卷 35-39页
作者:刘峰璧 李续娥 谢友柏西安交通大学西安710049 
为了实现动态机械设计,对预测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在三体磨损状态下,建立了摩擦副表面轮廓高度概率分布密度的预测模型.算例表明:表面形貌的变化不仅与磨程而且与所考察的轮廓线沿2 个表面相对运动方向的位置有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速钢表面镀覆DLC膜的结构及其摩擦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润滑与密封》2007年 第10期32卷 25-28页
作者:曾群锋 董光能 谢友柏 徐均琪 杭凌侠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以高纯石墨作靶材、N2/Ar为工作气体,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高速钢上制备了光滑、致密、均匀的掺氮DLC膜。用XPS、Raman光谱仪表征了DLC膜的结构,并在球-盘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了其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工作气体中的N2比例对DLC膜结构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载荷动态特性对三体磨料磨损过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 第1期16卷 45-48页
作者:刘峰璧 李续娥 谢友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528000 西安交通大学 
在自行研制的环 -块磨损试验装置上研究了三体磨损状态下矩形波载荷特性对磨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矩形波载荷和静载荷作用下试件的磨损过程一样 ,存在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 ;2对应于某一载荷波形占空比Φc,磨损量最大。当载荷波形占空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金刚石膜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 第6期27卷 455-459页
作者:张宇军 董光能 毛军红 曾群锋 谢友柏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开放实验室西安71004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前沿所 
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DLC)优异的性能与碳原子sp2、sp3杂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计算了以C原子和CH3原子团为主要沉积物,在不同入射能量下制备无氢DLC膜和含氢DLC膜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所生长成的两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类金刚石膜生长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收藏 引用
《润滑与密封》2007年 第10期32卷 4-7,28页
作者:张宇军 董光能 毛军红 曾群峰 谢友柏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开放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DLC)的沉积过程直接影响着薄膜分子结构,从而决定着最终薄膜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以C原子为沉积物,在50eV和100eV入射能量下制备无氢DLC膜的动力学过程,详细考察了不同生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机研制系统工程若干基本概念的哲学思考
收藏 引用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7年 第3期 35-41页
作者:陈泳 田彬 刘泽林 谢友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201210 
出于自主创新的需要,国内航空工业界已逐渐认识到系统工程方法在民机研制中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民机企业开始采用国际权威的《民用飞机与系统研制指南(SAE ARP 4754A)》来进行民机型号的研制,以确保民机型号研制过程能满足适航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设计方法与新产品开发
收藏 引用
《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 第1期10卷 81-83页
作者:刘恒 虞烈 谢友柏西安交通大学 
简要分析国内外新产品设计领域的发展状况的同时,提出应建立一套支持产品开发与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并行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系统,给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意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剪桥式轴承负荷传感器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振动.测试与诊断》2000年 第Z1期20卷 76-79页
作者:杨兆建 王勤贤 谢友柏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西安 710049 
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四可倾瓦轴承双剪桥式负荷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对传感器结构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可将其用于双剪桥式轴承负荷传感器结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毛细管柱上检测的紫外光吸收理论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仪器仪表学报》1999年 第1期20卷 94-96页
作者:曹广忠 虞烈 谢友柏西安交通大学工程与科学研究院 
本文建立了毛细管柱上检测的紫外光吸收理论模型,对毛细管柱上检测的紫外光透过率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的理论与设计参数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优化控制毛细管电泳分离过程的算法设计及仿真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 第4期33卷 82-86页
作者:李亚萍 虞烈 谢友柏 梁恒西安交通大学 
针对毛细管电泳分离过程的复杂数学模型,利用溶质系统与分离直接有关的混合熵概念,并把它的变化作为优化目标函数,设计了简便易于计算的优化控制算法,得到了相应的控制轨线及状态轨迹.最后给出了两组对比仿真实验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