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面临未知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抗饱和固定时间控制策略,解决了航天器在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下的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首先,基于齐次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可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到零的非奇异全阶终端滑模面。然后,结合所提出的滑模面与自适应控制,设计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抗饱和控制器,可确保航天器系统状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对期望指令的跟踪。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其可为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下航天器的姿态跟踪提供高精度控制方法。
摘要:The use of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is limited by sulfur redox reactions involving multi-phase transformations,especially at *** address this issue,we report a material(FCNS@NCFs)consisting of nitrogen-doped carbon fibers loaded with a ternary metal sulf-ide((Fe,Co,Ni)_(9)S_(8))for use as the sulfur host in Li-S *** materi-al was prepared using transfer blot filter paper as the carbon precursor,thiourea as the source of nitrogen and sulfur,and FeCl_(3)·6H_(2)O,CoCl_(2)·6H_(2)O and NiCl_(2)·6H_(2)O as the metal ion *** was synthesized by an impreg-n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 nitrogen dop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host,and the metal sulfides have excellent catalytic *** calculations,and adsorption and deposi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active sites on the surface of FCNS@NCFs selectively adsorb polysulfides,facilitate rapid adsorption and conversion,prevent cathode passivation and inhib-it the polysulfide *** FCNS@NCFs used as the sulfur host ha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is 1639.0 mAh g^(−1) at 0.2 C and room temperature,and it remains a capacity of 1255.1 mAh g^(−1) after 100 ***−20~C,it has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578.5 mAh g^(−1) at 0.2 C,with a capacity of 867.5 mAh g^(−1) after 100 *** excellent performance at both ambient and low temperatures suggests a new way to produce high-performance low-temper-ature Li-S batteries.
摘要:为解决在嵌入式设备中部署神经网络受算法复杂度、执行速度和硬件资源约束的问题,基于Zynq异构平台,设计了一个高性能的YOLOv3-tiny网络硬件加速器。在算法优化方面,将卷积层和批归一化层融合,使用8 bit量化算法,简化了算法流程;在加速器架构设计方面,设计了可动态配置的层间流水线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方案,缩短了推理时间,减小了存储资源消耗;在网络前向推理方面,针对卷积计算,基于循环展开策略,设计了8通道并行流水的卷积模块;针对池化计算,采用分步计算策略实现对连续数据流的高效处理;针对上采样计算,提出了基于数据复制的2倍上采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前向推理时间为232 ms,功耗仅为2.29 W,系统工作频率为200 MHz,达到了23.97 GOPS的实际算力。
摘要:在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构成中,色彩层次是构建画面氛围的核心要素,对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作为绘画艺术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语言之一,在工笔花鸟画中并非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绘,而是画家传达情感、传递意境的关键媒介。通过巧妙地调整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精心安排色彩的层次和对比,画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氛围。本文旨在探讨色彩层次如何在工笔花鸟画中起到塑造画面氛围、传达画家思想与情感的重要作用,分析色彩层次变化对作品视觉效果与情感深度的影响。通过具体作品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色彩层次在构建不同画面氛围中的应用,体现其在传统艺术中的独特表现力。
摘要:吸能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领域中用于提高围岩稳定性和避免冲击地压等灾害发生的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吸能支护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使支护体系在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时能够有效吸收或消耗能量,从而减少由冲击载荷引发的工程破坏和事故。吸能锚杆是吸能支护的一种常见形式,此技术通过锚杆将表面围岩与深部稳定岩体相结合,并在围岩内部产生预应力吸收或耗散能量从而避免矿山灾害的发生。吸能锚杆这种柔性支护方式适用于多种环境的巷道支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灾害的防治。综述自1968年以来30余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吸能锚杆设计方式,以结构和材料2大类型为切入点进行划分,着重分析8种典型吸能锚杆的工作原理与设计优势,并以此指出现有吸能锚杆支护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与智能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目前深部矿井支护高强度与智能化等需求,提出一种智能预警负泊松比结构吸能锚杆。该锚杆利用负泊松比吸能结构实现增阻效果,具有双向恒阻吸能与双向监测预警等特性,能够满足复杂的非线性软岩巷道强阻支护、可视化预警等需求,有助于加快支护体系一体化,促进安全、智慧矿山的发展。最后,对吸能锚杆支护设备的优化革新趋势进行了展望。
摘要: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排涝系统为代表性案例,探讨基于调蓄演算法和SWMM模型联合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应用研究。郑蒲港新区于2012年设立,定位为现代临港物流区、现代临港工业区及产城一体主城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功能。首先,收集新区地理、气候和排水系统相关数据,运用基于水量平衡的调蓄演算方法对排涝系统及规模进行分析。然后,将优化方案应用于SWMM模型,对雨水径流等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为达到20年一遇暴雨不积水的设计排涝标准,研究区域需外排总设计流量为111.9 m^(3)/s,扣除现有3座泵站合计流量后,尚需增加30.5 m^(3)/s外排流量。研究成果为郑蒲港新区姥下河北片区的排涝减灾和排涝系统整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有助于新区发展建设需要。同时,此研究方法可作为基于调蓄演算法和SWMM模型联合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应用研究的参考,推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领域的发展。
摘要:钻爆法隧道洞门结构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洞口位置对洞口区域的开挖范围和洞门型式的确定具有显著影响,洞口位置受控因素多、依赖主观经验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融合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分析隧道洞口位置设计影响因素,建立隧道洞门设计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构建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C)的智能设计模型,实现对隧道洞口位置的智能决策。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模型结构的预测效果,提出洞口位置最优预测模型LstmAttCnnNet,计算得到决定系数R^(2)达到0.910,均方根误差(RMSE)稳定在0.094。研发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模块,通过BIM技术将智能决策得到的洞门长度参数进行三维展示,通过42座实际隧道洞口工程案例验证和典型工程应用,证明了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预测模型首次实现了隧道洞门长度的智能决策,有效促进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设计技术创新,赋能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
摘要:针对现有毫米波频率可重构天线频率调谐比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宽频带双频毫米波频率可重构滤波天线.天线以PIN二极管为重构开关,选择阶梯阻抗谐振器作为可重构带通滤波器,并加载U型枝节引入陷波;通过微带线-带状线过渡馈电结构将滤波器与Vivaldi天线级联,并设计了金属腔隔离辐射和滤波两部分,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和交叉极化.测试结果显示:PIN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天线工作在25.9-28.6 GHz,最大增益为8.83 dBi;PIN二极管处于断开状态时,天线工作在32.6-35.9 GHz,最大增益为9.97 dBi;可重构中心频率比达到了1∶1.26,两个频带的交叉极化电平均低于-20 dB.
摘要:“空”在中国哲学中可以找到其源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园林建筑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文章对书籍装帧,广告,包装,网页设计,正负形的图形创意和简约派的创作风格等平面设计领域中空的运用进行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将其转化为有意识的运用,更充分恰当的发挥它的特色。
摘要:空间核动力是未来实现深空探测和载物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核动力具有工作寿命长、机动性能好和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空间环境中可提供能量的优质能源。核燃料是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处于长时、高温和强辐射的服役环境,是影响空间核反应堆能否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与传统压水堆UO_(2)燃料存在较大不同。本文综述了以空间核电源与核推进为代表的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核动力系统燃料体系的区别,从燃料设计、工艺制备、性能分析与服役评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影响空间核动力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核动力燃料的技术方向与研究重点,为我国先进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支持。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