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Xiao Yun Chai"
4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操作考试的实践与分析
收藏 引用
《物理实验》2016年 第8期36卷 25-30页
作者:李佳隆 舒峥 郑荣炜 李晓云 柴志方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上海200241 
利用SPSS软件对2014级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II课程操作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试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值,且难度合理、区分度较好.考试结果分析表明:考试内容能反映学生对于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及处理等实验能力的掌握,且契合课程培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量烧伤患者的接诊流程再造
收藏 引用
《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 第11期44卷 1003-1005页
作者:王淑君 柴家科 迟云飞 魏雪菁 张晓影 朱文君 蔡建华 李方容 张媛媛 王腊梅 侯玉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北京市100048 
目的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理论,重新设计接诊流程模式,从而提高批量烧伤患者收治效率和质量。方法自1997年始,采用自行设计的批量烧伤收治情况调查表对每批次患者接诊进行跟踪调查。2006年开始进行批量烧伤患者流程再造。对流程再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眉下切口矫正上睑松弛及鱼尾纹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 第7期18卷 938-940页
作者:吴焱秋 柴家科 沈小鹏 付松林 王建国 李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北京100037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内蒙022150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郑州450004 
目的:探讨采用眉下切口术式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所致的上睑松弛及鱼尾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无眉移位的上睑松弛及鱼尾纹患者,根据患者的眉形要求、上睑松弛程度以及鱼尾纹的深浅,紧贴眉下缘设计第一切口,初步估计上睑皮肤和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学要点及质量控制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 第2期20卷 27-30页
作者:费宇彤 郭中宁 柴倩云 杨春晓 刘建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根据开展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经验,对针刺RCT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独特方法学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遵循经典的药物RCT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以外,针刺RCT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加以特殊关注:①针灸师操作过程变异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基)-3-(N-环己基-N-取代氨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收藏 引用
《药学实践杂志》2009年 第4期27卷 266-269页
作者:吴玮峰 杨志辉 但志刚 薛云云 胡宏岗 柴晓云 俞世冲 吴秋业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空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100142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环己基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弥散燃料与可燃毒物双重非均匀性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核电》2020年 第1期13卷 98-103页
作者:娄磊 姚栋 柴晓明 于颖锐 彭星杰 刘琨 田超 王晨琳 刘勇 谢运利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 
采用传统均匀打混模型计算具有双重非均匀性的弥散燃料或可燃毒物会带来一定的计算偏差。从双重非均匀处理判定公式出发,分析弥散燃料或可燃毒物均匀打混模型计算偏差与各因素的关系,指出针对较高富集度或较大颗粒尺寸的燃料,以及相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伊曲康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收藏 引用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22年 第4期35卷 390-397页
作者:马光群 张胜男 梁伦海 柴晓云 赵风兰 孟庆国烟台大学药学院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烟台264005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水解、叠氮反应和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一系列伊曲康唑类衍生物。经^(1)H NMR和MS确证,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顺-N-{[2-(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4-基]甲基}-[4-(2-取代氨基乙氧基)]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基)-3-[N-环丙基-N-(4-取代苄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收藏 引用
《药学实践杂志》2009年 第2期27卷 107-110页
作者:章杰兵 但志刚 柴晓云 俞世冲 古卓良 周国华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江苏南京210002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4位羧酸酯取代的苄基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哒嗪酮类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收藏 引用
《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 第5期29卷 362-365页
作者:王曙东 陈兴东 赵庆杰 邹燕 胡宏岗 俞世冲 汪亭 柴晓云 任海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目的研究引入取代仲胺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0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谱等确证;参考文献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三唑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 第6期29卷 426-430页
作者:王曙东 陈兴东 赵庆杰 邹燕 胡宏岗 俞世冲 汪亭 柴晓云 任海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南京210002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较大基团的N,N-二取代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 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