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扩大隧道式加速度计(MTA)的动态测量范围并通过降低系统中的主要噪声来提高器件的性能,本文为隧道式加速度计(MTA)设计了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推导了微隧道式加速度计的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依据分离定理,设计了卡尔曼滤波器和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由卡尔曼滤波器和最优状态控制器串联的LQG仿真系统并进行了动态和静态测试。仿真结果表明,LQG最优控制系统能够将微隧道式加速度计的带宽从2×103 rad/s扩大到3×106 rad/s。通过LQG最优控制,静态测试结果显示其静态隧道电流的波动从1nA~2.95nA降到0.73nA~1.14nA;动态实验数据表明其在方波加速度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将隧道间隙维持在1nm。
摘要:重庆白帝城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916 m的单跨双铰简支悬索桥。该桥主桥采用静力限位和动力阻尼组合约束体系。受两岸地形及索鞍位置限制,中跨主缆垂跨比为1∶11,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PPWS)法施工。主缆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 860 MPa的热镀锌铝高强钢丝,选用“S型缠丝+防护带弹性包裹+主缆干燥空气除湿”综合防护体系。为适应加劲梁的横向摆动,短吊索采用关节轴承构造与加劲梁吊耳、索夹相接。加劲梁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总宽33 m、高3.2 m,标准横隔板采用空腹桁架式结构。为减轻结构疲劳效应,桥面系采用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桥面板体系。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形塔,桥塔基础采用分离式承台+群桩。奉节岸锚碇区围岩较破碎,且受公路隧道及坡上建筑物限制,采用折线型隧道式锚碇,利用适用于大倾角隧洞的铣挖机机械开挖工艺施工;巫山岸锚碇位于瞿塘峡互通匝道桥内,采用埋置式重力式锚碇,利用原槽现浇工艺增加锚碇的侧向摩阻力。
摘要:基于GIS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如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对城市火灾风险指标体系从"空间-非空间"层面对致灾因子和消灾因子进行独立评估,利用改进的火灾风险度模型进行计算,最终得到驻马店市综合火灾风险图。结果表明:1)对致灾因子和消灾因子进行单独评估,评估过程相互独立,结果更加清晰合理;2)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增加了电量荷载和燃气负荷、用地类型等因素,指标体系更加完善;3)利用GIS空间分析从城市区域层面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具体的规划和提出相应的措施。
摘要:为了实现对细胞的生长凋亡等状态和电兴奋细胞的胞外电场及胞外离子代谢的同步检测,本研究提出了将具有对应功能的叉指电极(IDE)、微电极阵列(MEA)、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集成在单片硅基底上,设计了细胞多功能检测的集成芯片。在集成芯片的设计上,各功能模块采用多通道布局,并且优化了电极尺寸、电极间排布、电极表面特性处理等方面的设计,以减少电极之间干扰并提高性能。在加工方面利用SiO2层同时作为MEA、IDE的绝缘层和LAPS的保护层,采用微加工技术将三种传感器融合加工于同一硅基底上。器件的评估结果显示,3种传感器的性能和相应的单独设计芯片性能相近,且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本集成芯片成功弥补了传统细胞传感器检测参数单一的缺陷,建立了细胞多生理参数检测的细胞传感器平台。
摘要:背景:对于足底筋膜炎生物力学的研究利用实验条件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建模及模拟计算功能解决实验获取存在的难题。目的:探讨有限元分析在足底筋膜炎产生机制、治疗方法、鞋及鞋内垫的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为足底筋膜炎的预防及康复提供理论性指导,并对有限元分析在足底筋膜炎研究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以"有限元分析,足底筋膜(炎),足部,生物力学,finite element analysis,plantar fascia(fasciitis),foot,biomechanics"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百度学术、Pub Med数据库中检索了1981年至2016年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各种用于模拟人体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的模拟分析算法不断地开发,进而实现对复杂结构的足部组织以及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对足部连续运动状态下非线性的、动态分析将得以实现,使得模拟分析的真实度得以提升;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的进行足底筋膜炎治疗手段的探索、康复器械的研发、鞋类整体材料和结构的设计都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摘要:重点论述了UG中的KBE即KF模块的知识驱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及其关键技术,介绍了知识驱动自动化过程,实例剖析了UG中的KF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已经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特点,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实验仿真模型进行可视化建模,并利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设计模式对仿真系统进行设计,最终基于J2EE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实现。实践表明,应用UML和MVC,可以使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重用性,还能有效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摘要:对特定参数下,着重对某型核电机组低压内缸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内缸隔热罩、半环、法兰螺栓排布形式、膨胀槽、中分面撑杆等对于内缸气密性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研究内容包括了低压内缸结构设计的关键点,研究结果对于后续新产品、新参数低压内缸的开发有着指导意义。
摘要:跨学科研究是为解决共同的科研问题,来自多个学科的学者开展合作的科研组织方式。科研问题、学科制度,特别是后者,影响着跨学科研究的组织设计方案选择。论文剖析高校实践中多种跨学科研究组织设计的学科整合程度和效果,认为相对独立的跨学科中心因与学科院系结构有较大的冲突,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公共技术平台因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促进科研人员的集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科研的组织化、实体化运行;依托学科院系建设的新体制机构、集群聘任模式是两种促进跨学科研究的较佳方案。这些组织设计方案的分类比较,对高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以及"双一流"建设会有启发意义。
摘要:为了提升木材陶瓷的力学性能,用液化木材、炭粉和碳纤维等制备增强型层状结构木材陶瓷。探讨了烧结温度、液化木材用量等因素对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型层状木材陶瓷层状结构清晰,摩擦性能良好,且在微观上部分保持了木材天然的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增强碳纤维和层状结构的运用能够获得较高强度与较好韧性。当烧结温度为1100℃、炭粉与液化木材质量比为1∶0.75、胶合压力为3 MPa时,其抗弯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分别达到了53.90 MPa、2.58 GPa和1.69 MPa·m1/2,与普通木材陶瓷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