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使除锈后的钢轨扣件螺栓表面粗糙度达到最佳,采用干冰射流的方式在不同干冰射流量、射流压力、射流次数下对螺栓表面进行除锈,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除锈后的螺栓表面粗糙度,研究了干冰射流工艺参数对除锈后螺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冰射流量增大,螺栓表面粗糙度减小,射流量达到一定值后粗糙度变化趋于平缓;随着干冰射流压力增大,螺栓表面粗糙度增大,射流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粗糙度变化趋于平缓;随着干冰射流次数的增大,螺栓表面粗糙度减小,射流次数达到一定值后粗糙度变化趋于平缓。试验条件下,干冰射流以1.1 kg/min的射流量、1.2 MPa恒定压力上下扫描20~25次后,螺栓表面粗糙度最为适宜。
摘要: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及玉溪六个主产茶区的18个晒青茶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理化成分的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质产区分析等方法,探究云南省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并筛选优质产区。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且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叶底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氨基酸含量与咖啡碱含量呈现相关性(P<0.05),香气评分与滋味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玉溪地区晒青茶的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8.08%、52.82%、4.81%、27.78%、4.64%,其含量均高于其它地区,西双版纳晒青茶的酚氨比(8.94)最高,玉溪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晒青茶样综合品质要优于其它地区;将前人对云南省茶树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本研究的不同地域晒青茶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地区不仅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种植栽培,而且其生产出的晒青茶的综合品质也较优。以上结果探明了云南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对后期高品质普洱茶产品的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摘要:针对大庆石化公司废水处理厂预处理系统存在的管道、泵轮易堵,除油效果不佳,无除硫措施以及无法实现不停工检修等问题,在尽量利旧的原则下,通过增设格栅、调节除油罐、COD在线分析仪、电磁流量计、加药除硫装置以及对气浮单元进行优化等措施,实现了预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系统无需停工检修的功能,提高了废水处理厂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以供石化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各区县为耦合单元,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对2000年以来天津市碳排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三要素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这三要素的空间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价。根据耦合结果,将全市控碳分区划分为轻度失调区、濒临失调区、勉强协调区和中级协调区四类,并制定相应的控碳策略。
摘要:在综合直扩信号风险分析、截获方法的基础上,率先对直扩信号安全性能评估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的直扩信号安全性能评估模型,详细给出了直扩信号安全指数的计算过程,并对多种直扩信号的安全指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评估方法有效;提出的模型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直扩信号的安全性能,为直扩信号的安全性设计提供定量的依据。此外,还提出了卫星测控直扩信号的安全等级分类原则和卫星安全等级要求。
摘要:以船体结构相关焊接标准为依据,选择MySQL数据库,采用Visual Basic程序开发语言,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有关方法和理论,分别进行了船舶焊接工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界面的设计,开发出了功能较为完整的船舶焊接工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用户登录、数据管理、系统设置和帮助等四大模块.结果表明,该焊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能初步为焊接加工人员提供工艺设计指导,为船舶焊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对于缩短焊接工艺准备周期、提高焊接工作效率和焊接工艺数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高温、高压、高含硫超深气井所面临的高温水泥浆沉降、气窜、水泥石强度衰退等主要固井技术难题,基于高温高压稠化仪模拟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颗粒级配原理优选体系稳定材料,采用直接测定气窜和塑性态渗透率为辅助手段的防气窜评价方法优选防气窜材料,基于乌氏黏度计法的聚合物耐温能力评价方法来优选高温缓凝剂,采用正交法测试、热重法辅助分析180℃高温养护后水泥石抗压强度,优选高温稳定剂石英砂粒径和加量,研究出水泥浆和水泥石性能良好的胶乳弹韧性和低渗透防窜水泥浆体系。结果表明,①水泥浆体系在密度为1.90~2.30 g/cm^(3)、温度为150~18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和应用前景,为解决该类固井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②加砂可缓解水泥石强度衰退,高温下,加砂量与抗压强度呈正向关系,相同加砂量下,只加细砂强度表现更优,但长期强度增加幅度不如粗砂;建议150℃和180℃时,硅砂加量分别大于35%和45%;③基于乌氏黏度计法的聚合物耐温能力评价方法能有效评价降失水剂和缓凝剂的抗高温能力,是快速筛选高温井关键处理剂的重要辅助手段;④建议进一步开展H2S介质等酸性气体对水泥石的腐蚀评价,有利于合理设计防气窜防腐水泥浆体系。
摘要:为在设计航线时获取最优航线,研究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航线生成方法,讨论海图信息离散化、蚁群搜索产生航线初始种群、遗传优化获取最优航线等问题。介绍海图信息网格结构及网格属性计算方法,蚁群搜索航线的策略及信息素的更新,遗传优化航线的各种操作方法,航线辅助生成系统的功能,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准确性。
摘要:依据虚拟仪器设计原理,以田间种植大麦为监测对象,基于LabVIEW2011软件平台开发了一种大麦生长远程无线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TCP/IP协议,利用LabVIEW设计构建监测网络,通过ARM远程监测和控制CMOS传感器,实现大麦田间图像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数据及视频图像的显示和保存。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大麦生长远程视频图像监控。经测试,该系统传输视频误包率和丢包率较小,分辨率为320×240时系统传输帧速数达到16f/s,图像清晰稳定,为大田农作物的生产过程监测提供了一种新型集成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山区隧道内空气潮湿,水分不易蒸发,为了解决常用的预防性养护在隧道内不容易破乳成型的问题,采用水性环氧磨耗层可利用化学反应,常温固化成型,施工后可快速开放交通,且具有更优耐久性。目前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成熟经验较少。基于此,从技术特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水性环氧磨耗层养护方案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国内类似山区隧道沥青路面养护项目提供借鉴。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