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前中文医学期刊中统计分析方法误用情况屡见不鲜。本文根据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总结中文医学期刊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成组设计、配对/配伍组设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并总结等级资料分析时需注意的事项及多因素分析的变量纳入方法,以供同人参考,旨在提高论文的科学性,改善中文医学期刊中统计学内容的编校质量。
摘要:分析盲盒消费者心理,比较盲盒与日本"福袋"(盲盒的前身)的优缺点,将可持续设计理念与盲盒商品形式进行结合,探讨在可持续设计成为常态的当下,中国中高端皮具品牌企业践行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必要性,提出利用剩余皮料设计出集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迷你皮革盲盒的新思路,并进行制作。
摘要:黄河源区为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并结合1990—2021年黄河源区Landsat遥感影像,本文综合6个指标(热度、干度、空气质量、绿度、湿度和叶面积指数)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源区热度、干度和空气质量指标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呈负反馈作用;绿度、湿度和叶面积指数对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反馈作用,其中绿度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占74.51%,总体呈“南优北劣”的空间格局,1990—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向好;1990—2021年,黄河源区89.75%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幅度较小,稳定性较好;Hurst指数分析表明,66.36%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中强持续性,未来该区生态环境质量将会持续得到改善。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05—2008年连续4年测定了不同造林密度(2 m×2 m、2 m×3 m、2 m×3.5 m、2 m×4 m、2 m×5 m、3 m×3 m、3 m×4 m)下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B304)和对照二倍体(1319)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明确不同密度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受造林密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4年生长期内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特点。其中,2008年B304在2 m×3 m造林密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年份,说明此造林密度有利于发挥三倍体毛白杨林土壤固碳的生态功能。(2)4年生长期内,土壤全N含量受生长时间及其与造林密度的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在3 m×3 m造林密度下,二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全N含量逐年降低,而三倍体毛白杨2007年的土壤全N含量显著增加,该造林密度利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N的积累。(3)土壤有机碳/全氮比值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且均在2006年达到最低值。(4)在2008年,三倍体毛白杨在2 m×3 m和2 m×3.5 m造林密度下土壤有机碳与全N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2 m×5 m造林密度下的二倍体毛白杨林地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体现了毛白杨林地土壤有机碳与全N含量复杂的相关性。
摘要: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香叶醇与柠檬醛联合使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采用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优化二者比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对43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棋盘法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用药时的分级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采用单纯形格子设计优化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用药时的比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最佳配比混合液的抗MRSA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叶醇的MIC值为0.34-0.67 mg/mL,柠檬醛的MIC值为0.66-42.23 mg/mL.二者联合使用时,以协同作用为主,占46.51%;其次为相加作用,占41.86%.单纯形格子设计优化的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使用的最佳比例为香叶醇84.50%、柠檬醛15.50%.采用此配比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混合液对43株MRSA的MIC值,发现混合液MIC50、MIC90分别为0.25 mg/mL和0.44 mg/mL;与香叶醇单独使用相比,MIC50和MIC90分别约为单独使用时的1/2和 2/3;与柠檬醛单独使用相比,MIC50和MIC90分别约为单独使用时的1/3和1/4.上述结果表明香叶醇与柠檬醛联合使用时可起到增敏的效果,且降低彼此的用量.
摘要:随着我国少子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及土地、资金等要素的短缺,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托育服务的发展,成为今后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引入代际融合理论,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开展实地调研,剖析北京市社区“一老一小”代际融合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旨在协助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决策者努力创建“一老一小”代际融合设施,为跨代和老龄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资源与基础,以此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的诸多挑战。
摘要:为了提升商用车轻量化优化效果,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驾驶室多目标决策方法。首先,对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试验模态与仿真模态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采用区域灵敏度分析,筛选出20个厚度和4个截面形状变量,并建立2阶响应面近似模型验证其精度;最后,采用第三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对驾驶室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再联合熵权-改进TOPSIS法求得非支配帕累托解的相对贴进度,并以此作为多目标决策的最终结果。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较,驾驶室质量减小了24.9 kg,减幅达到8.1%,能够满足轻量化和性能需求。
摘要:为解决丘陵山区土地长期缺乏翻耕导致耕层变薄及无法使用拖拉机翻犁造成土壤板结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履带自走式双轴螺旋深耕机,采用两根螺旋轴的相互对转实现对土壤的深耕。利用EDEM软件对螺旋深耕刀切削土壤过程中不同转速下轴向受力、水平方向扭矩与消耗功率等进行仿真综合分析,以得到理想耕作效果时的最佳转速值。仿真结果表明:螺旋深耕刀转速为180r/min、导程为350mm时,深耕效率较高,耕地效果好。设计的自走式螺旋深耕机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仿真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耕深可以达到30cm,耕深稳定性为93.5%。研究结果可为自走式螺旋深耕机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居民交通出行能力成为社会分化、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广州1984年、1998年、2003年及2011年的交通出行特征发现,近三十年以来广州居民机动性大大增强,表现在生活性非通勤比例、出行频率、出行距离和机动交通比例均有较大幅增加,各出行结构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最低平均水平;居民使用地铁和小汽车等高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使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和轮渡等低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则大幅减少;不同性别、年龄和收入群体在出行结构上差异显著,这种总体机动性分化趋势和社会分异特征综合反映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存在着交通不公平性。交通政策应从追求"均一人群""均一结果"的整体效率目标,转向兼顾"不同群体""不同结果"的结构公平目标,逐步消除交通资源配置中的起点不公平和再分配不公平。
摘要:为解决丘陵山区长期使用微耕机等进行土壤耕作造成土地耕层浅、耕层下形成板结的犁底层,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困难,水和肥料无法渗入等问题,结合类似贵州这种丘陵山地的地形地貌设计了一款小型自走式螺旋深耕机。该机由8.8kW的风冷柴油机及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整机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液压升降系统、螺旋深耕装置及履带行走装置几大部分。对螺旋深耕装置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小型自走式螺旋深耕机深耕刀具的最大位移变形量为2.67mm位于深耕刀叶片的拨齿上,螺旋深耕刀具满足强度及刚度上的要求。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