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The energy-saving analytics of coal-fired power units in China is confronting new challenges especially with even more complicated system structure, higher working medium parameters, time-dependent vary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boundaries such as load rate, coal quality,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of specific operating parameters, the idea of the energy-consumption benchmark state was proposed. The equivalent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ESFC) analytics wa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energy-consumption benchmark state, with the minimum ESFC under varying operation boundaries. Models for the energy-consumption benchmark state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endogenous additional specific consumption(ASFC) and exogenous ASFC wer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benchmark state with the actual state, the energy-saving tempospacial effect can be quantified. As a case stud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of a 1000 MW ultra supercritical power unit was bui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mainly reduced 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urbine subsystem. This nearly doubles the resultant by improving the boiler system.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load and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under a lower load rat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takes priority in energy saving diagnosis of related components and processes. This makes grea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coal-fired power units.
摘要:多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系统是近年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进行了太阳能与煤炭互补的发电系统与互补方式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热量用于不同容量燃煤机组不同受热面的热经济性,得出在大容量机组上利用太阳能满足水的汽化潜热吸热热经济性要优越于其他方式;利用技术成熟的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和国产300MW机组进行互补发电系统的拟定;分析了在这种互补发电方式太阳能场的设计中,影响设计辐射强度选取的主要因素,并以3个地区的辐射资源为例进行研究,得出太阳能辐射资源与最佳设计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关系。
摘要:所研究的钢结构智能化多泊位立体停车库采用计算机控制,含客户识别、立体升降系统等,具有易于安装和建造,占地面积小,停车泊位多,存储智能化、自动化、效率高的特点,对城市交通及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摘要: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系统(ISCC)是将槽式太阳能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相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中低温热源,是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并减少系统CO_2放的有效途径。太阳能能流密度低,易受气候和昼夜影响,在阴雨和夜间,太阳能集热器几乎停止工作,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基于以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缺点和不足,根据最优给水比研究,采用比值控制法,使集热器给水比例匹配设计最优给水比,既满足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又达到对系统的给水调节。结果显示,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变比值给水,系统热效率、效率、太阳能净发电效率以及系统燃料基热效率稳定在0.558、0.55、0.185以及0.65;而定比值给水,随着DNI的下降,效率有所下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0.015、0.032、0.1以及0.038。控制系统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做仿真验证,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控制系统对ISCC系统集热器给水调节的准确度与可靠性。
摘要:热管技术是国外寒区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项主动冷却地基土体的技术,青藏铁路修建之前,国内很少对此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应用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中的热管类型,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综述了与青藏铁路热管应用效果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成果。由于青藏铁路沿线独有的气候和冻土条件,文中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参数虽然不能简单照搬应用于青藏铁路的设计,但是可以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管的设计与应用起到借鉴的作用。
摘要:全面掌握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教学胜任力现状,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此专业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制了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教学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维度28项指标。随机抽取四川省196名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邀请各样本所属机构教学管理者依据平时教学实际对其进行量化打分,结果表明:评价者对研究样本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类技能教学胜任力较为认可;对其含创造性元素艺术课程、传统文化传承课程、音乐理论课程等教学胜任力满意度较低;单个样本艺术教学胜任力综合得分聚集于合格与不合格层级数量过多;四川省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教学胜任力置信区间在67.96~75.67分之间。据此对四川省高校早期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提出建议。
摘要:掌握火电站空冷凝汽器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对于提高我国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为例,分析了反映机组运行性能的汽轮机背压的影响因素。针对轴流风机全速和半速运行工况,计算得到了汽轮机背压随凝汽器凝结蒸汽量和进口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凝汽器凝结蒸汽量和进口空气温度的增加,汽轮机背压增加;随轴流风机风速升高,汽轮机背压降低。轴流风机运行方式的调整,依赖于环境温度和机组热负荷的变化。对于冬季低温运行的空冷凝汽器,为防止出现汽轮机背压低于阻塞背压和凝汽器管束冻裂,风机需减速运行。反之,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运行的空冷凝汽器,为避免汽轮机背压过高带来的非正常停机和机组运行经济性的下降,风机需全速甚至超设计风量运行。
摘要:0~3岁婴幼儿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胜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婴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以前期征求相关各方意见制定的胜任素质评价量表为调研内容,在四川、甘肃及青海176个样本问卷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0~3岁婴幼儿教师艺术课程教学胜任素质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包含语言能力、音乐能力、舞蹈能力、戏剧能力、美术能力及书写能力6个维度28项具体的胜任素质量化指标。对该模型调研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ASS21.0软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胜任素质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以为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选拔任用、培训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能力的评估,高校早期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与参考。
摘要:目前火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分析方法仍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应用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量法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单耗分析法,以1 0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以机组设计参数进行建模分析,确定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发电煤耗及其在各个环节中的附加煤耗分布,并对评价方法进行比较,进而从设计层面分析机组的节能方向和潜力。
摘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再次跃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当前,学校美育工作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而学前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主要以音乐游戏活动为主。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音乐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萌发。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