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当今电视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观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主持人仅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主持技巧已不足以满足时代及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不少电视台考虑到影视明星、曲艺明星的表演才艺和影响力,聘请他们跨界担任主持,这种主持人"明星化"的现象对专业主持人构成了更大的冲击和挑战。表演艺术与主持艺术的关系问题也引发了业界的争议和思考。作为备受关注的两种视听艺术形态,表演和主持在艺术诉求、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等方面有诸多相通相融之处,主持人树立角色表演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主持人培养过程中融入表演基础训练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摘要:针对现有车用磁流变减振器(MRD)低频时阻尼力很小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剪切模式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振器,使减振器具有磁流变液用量小、低频时也具有大阻尼的性能,不仅能改善车辆的平顺性,也能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利用ANSYS软件对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为平台,以初步设计的减振器结构模型为对象,联合CATIA、MATLAB软件,对减振器的结构进行自动优化设计。采用SIMULINK软件对减振器外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在速度接近于零时就可达到很大的阻尼,可为车辆侧倾控制提供足够的阻尼力。
摘要:该文提出一种机载雷达空时3维非自适应预滤波方法。利用可提前确定的载机偏航角、脉冲重复频率、阵元间距等雷达系统和载机平台信息,通过分析阵元在相邻两脉冲采样数据的结构,设计了一种空时3维非自适应滤波器,先滤除大部分杂波,使得剩余少部分杂波在降维自适应处理时能被充分抑制,提高了动目标检测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预滤波方法对载机偏航具有兼容性,能大大降低杂波自由度,在整个杂波区都有一定的性能改善,尤其在主瓣杂波区性能改善明显。
摘要:结合居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及EPON技术的优点,设计了新的信息采集流程。详细介绍了一种具有实时信息采集功能的电力ONU的设计实现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了实抄与预抄相结合的软件方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响应时间在500ms以内。
摘要:为了满足复杂实验条件下对等离子体控制的要求,设计和研发了实时框架JRTF的新型偏滤器电源的控制系统。JRTF框架是一个在J-TEXT装置上开发实时控制系统而实现的实时框架,结合了当前J-TEXT电源控制系统的经验,符合当前电源系统的控制特点,并且与现有中央控制系统兼容,同时支持更多的硬件,在软件和硬件标准上与ITER兼容。新偏滤器电源控制系统在用于J-TEXT的实际运行下表现了良好的控制性能,并具有不错的实时表现。
摘要:基于微带天线结构,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整个UHF RFID系统的新型宽带标签天线。在H型贴片上开H槽,形成了两个相近的谐振点,调整H槽的位置和大小,使两个谐振点靠近耦合,从而拓展了天线带宽。通过改变贴片底部矩形槽深度和微带线长度调整天线的输入阻抗。使用软件HFSS14.0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很好的宽频特性(766~989 MHz,回波损耗S11<10 dB),在超高频段(840~960 MHz)内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
摘要:近年来,螺旋波等离子体源在核聚变条件下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高密度螺旋波等离子体原型实验装置(helicon physics prototype experiment, HPPX)中的螺旋波系统发射天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HELIC程序,对螺旋波的耦合和功率沉积与天线的类型、天线长度、运行频率等关键参数的相互关系作了数值模拟计算,进而给出了天线的最佳天线结构和物理尺寸.同时还分析了静磁场强度和轴心等离子体密度对功率沉积及其分布的影响,发现等离子体对螺旋波的吸收功率在多个静磁场和轴心密度处有不同的峰值功率点,且整体的耦合趋势随静磁场增大呈上升的趋势,而随轴心密度增大是下降的趋势;并根据这些仿真结果深入探讨了螺旋波等离子体的电离机制.为了进一步研究HPPX装置中螺旋波与等离子体耦合的问题,还给出了等离子体放电时的感生电磁场与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本文工作可为HPPX装置上螺旋波天线设计和相关物理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沥青路面层间结合失效的位置易发生剪切滑移和水损害,层间处治技术的研究有利于保障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为了研究合理的长寿命路面层间结合处治措施,结合实际工程中长寿命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采用了橡胶沥青、碎石、玻璃纤维、不黏轮乳化沥青等材料。由于层间受力和材料特性的不同,针对不同的路面层间分别设计了30种层间处治方案,进而铺筑试验路,通过钻芯取样获得层间试件。设计了适用于路面芯样测试的直剪试验和应力消散试验,分别选取了黏结强度和应力消散能作为层间黏结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分别针对上-中面层层间橡胶沥青掺加碎石和玻璃纤维的层间处治方案和中-下面层层间所选的不黏轮乳化沥青层间处治方案均可获得较优的层间黏结性能,其中碎石的粒径和用量对层间黏结性能产生影响,且存在最优的范围,温度的升高会显著降低层间黏结性能,说明夏季路面层间易发生破坏。通过加入泥、砂、水等杂质研究了恶劣施工条件的影响,发现水对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最大,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或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通过应力消散试验得到的应力消散能指标与直剪试验的黏结强度指标的相关性较高,说明了应力消散试验可以作为层间黏结性能测试的一种试验方法。
摘要:为补充便道线形设计指标选择依据,提高便道建设质量和通行安全,从便道运输车辆特点出发,研究便道半径与加宽2个平曲线关键指标。首先,调研中国9条高速公路及1条省道建设工程中的便道建设情况,选用挖掘机、自卸车、半挂汽车列车和运梁车作为代表车型。然后,根据车辆结构与道路几何关系计算车辆空间通过性,得到自卸车、半挂车和运梁车3种代表车型加宽值设置要求和半径通过性限值,提出基于重型车辆重心后移的自卸车和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验算方法。最后,对比横向摩擦因数为0.3和0.8的2种便道在不同超高条件下受横向稳定性限制的圆曲线半径值与采用公路横向力系数计算所得的半径值,并推荐出对应代表车型的平曲线关键指标以供便道设计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卸车与半挂汽车列车半径通过性限值为12 m,整体式运梁车为48 m,牵引式运梁车为14.5 m,具体车型要求的便道半径与加宽值差别较大;影响车辆横向稳定性主要因素为速度、重心位置和路面摩擦因数,在路面横向摩擦因数为0.3情况下,车辆较容易发生横向滑移,在路面横向摩擦因数为0.8情况下,车辆较容易发生横向倾覆;提高超高可显著降低一般最小半径值,对横向稳定性影响较小;自卸车和半挂汽车列车转向半径采用横向力系数计算所得值均符合横向稳定要求。
摘要:针对TDOA的定位技术,在城市小区基站数目少且无法定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结合已有的蜂窝网络的增强定位机制,设置建立了切换定位方法的程式,并利用射线跟踪技术建立指纹数据库,运用权值匹配算法,结合定位划分的区域进而给予用户定位服务的位置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射线跟踪可获取电波数据建立指纹数据库,定位方法可行,合理规划区域范围的大小,能够减少终端运行时间,提高定位服务的质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