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明确外源水杨酸对谷子幼苗耐烯草酮的作用,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通过SA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幼苗对外源S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外源SA不同程度促进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叶片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分别使其含量提高2.5%,2.4%,2.9%,4.5%。SA处理提高了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叶片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24.3%,19.4%,并与烯草酮胁迫处理差异显著。SA处理能够改善0~0.5 mL/L烯草酮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缓解烯草酮对谷子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表明外源SA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保护光合色素,一定程度上减轻烯草酮对谷子幼苗的伤害。
摘要:目的基于八模块设计的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实现对8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时快速检测.方法基于猪朊蛋白基因、牛生长激素基因、羊生长激素基因、驴线粒体ATPase 6基因、马线粒体ATPase 6基因、鸭生长激素基因、水貂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狐狸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引物设计了8种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应用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对8种动物源性成分启动同时检测和每隔5 min顺序启动不同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和ABI 7500荧光PCR分别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同时检测猪、牛、羊、驴、马、鸭、水貂、狐狸8种动物源性成分,起峰周期数分别为30、27、21、21、24、17、15、17,与其不同时检测结果一样,与ABI 7500荧光PCR系统检测结果相比,猪、羊、马、鸭、水貂5种成分的起峰快1~2个周期数,其余3种成分检测结果一致,检测完成时间少16~20 min.结论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8个模块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无交叉污染,能够同时快速检测8种动物源性成分,为快速筛查动物源性成分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技术支持.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IL-35基因靶向shRna干扰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抑制小鼠肝癌细胞Hepal-6中IL-35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IL-35EBl3亚基基因靶向shRna序列,构建shRna载体***,测序正确后,三质粒病毒包装系统(质粒载体+psPAX2+pMD2.G)包装成表达干扰IL-35EB13shR-na的慢病毒,慢病毒感染靶细胞Hepat-6,镟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以实时定量RT—PCR分析对Hepal-6细胞IL-35EBl3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干扰载体***;并成功包装出表达干扰IL-35EBl3shRna的慢病毒,以MOI值4.6pfu/细胞感染Hepal-6细胞,镜下显示感染效率约90%;RT-PCR结果表明所构建的3个慢病毒载体PLKO.1-IL-35EBl3shRna—GFP均可以有效干扰IL-35EBl3的表达,其中E545干扰效率最高,为64%.结论成功构建IL-35EBl3亚基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该慢病毒表达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
摘要:为分析苹果渣麦秸混合青贮饲料替代部分玉米黄贮对荷斯坦公牛增重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了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牛52头,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60%苹果渣青贮+40%玉米黄贮)和对照组(100%玉米黄贮),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显示:①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8%、15.5%,差异显著(P0.05);③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均多盈利233.52元。说明用苹果渣麦秸混合青贮饲料替代60%的玉米黄贮,对公牛血液各项生化指标无影响,且可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时降低饲养成本。
摘要:利用超声波提取相思藤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作用时间对相思藤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实验结果和Fe3+还原实验结果来评价相思藤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相思藤干粉1g,蒸馏水60mL,提取温度60℃,超声功率180 W,作用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相思藤多糖的提取率为13.30%。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相思藤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以及对Fe3+的还原能力都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相思藤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相思藤的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摘要:为从东北地区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猪萨佩罗病毒(PSV)流行株,本研究采集2020年~2022年东北地区不同猪场仔猪腹泻粪便样品,首先利用PSV特异性的RT-PCR方法对临床样品初步检测,将RT-PCR检测为PSV阳性样品接种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传至30代,然后将第30代病毒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30代分离病毒的TCID50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最后将分离病毒经口服5 mL(10^(7.386)TCID_(50)/0.1 mL)感染3日龄仔猪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95份样品中有17份样品在624 bp左右出现目的条带,将PSV阳性粪便样品接种PK-15细胞,结果有1份样品于接种后24 h细胞出现变圆、皱缩和脱落等PSV特征性细胞病变,表明分离到1株PSV,将其命名为HLJ 2204株;病毒蚀斑纯化后的30代病毒效价为107.386TCID50/0.1 mL;HLJ 2204株基因组全长7306 bp,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PSV基因组核苷酸的相似性为84.3%~91.5%,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HLJ 2204株与上海流行株SHCM2019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HLJ 2204株经口服感染3日龄仔猪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发现仔猪感染后24 h出现腹泻、体重减轻、精神亢奋等症状,肠道、肺脏以及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剖检病变,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黏膜下层明显水肿;脑组织神经元变形、神经细胞空泡化、神经纤突变短。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4 d粪便病毒载量最高,病毒主要分布在肠道组织。综上,本实验成功分离获得了PSV HLJ 2204株,并分析了其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致病性,对深入了解黑龙江地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丰富了PSV病毒库,为开发设计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间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构建信息化病例随访平台,为临床研究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完善的随访数据。方法随访平台基于数据库挖掘技术、网络技术及医院信息系统,为患者随访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系统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和NET编程技术框架进行开发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管理平台。结果 自2008年12月~2010年10月,随访患者3 259例,共6 573次随访记录,丰富了组织样本的临床数据,实现了基础与临床更好的结合。结论应用病例随访平台能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录入保存及导出管理,是医院或临床组织样本库数据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目的调查某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现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评估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抽取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科室病区2022年1—12月归档病历,筛选围术期预防应用PPIs病例,汇总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根据药物选择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B组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预防,C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预防。比较不同PPIs用药方案预防应激性溃疡(SU)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情况。结果共387份病历围术期预防应用PPIs,其中具备指征患者272例,115例存在无指征用药。3组患者预防SU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预防用药方案中,A组的C/E最低,C组次之,B组最高。与A组方案比较,B组方案每增加1单位疗效,PPIs预防用药成本增加14.72元;C组方案每增加1单位疗效,PPIs预防用药成本增加6.96元。结论该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PPIs存在不合理情况,需采取相应措施改进,选择奥美拉唑预防SU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案。
摘要:为研究楚雄烟区烤烟新品种‘NC297’的配套栽培措施,确定楚雄烟区烤烟‘NC297’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留叶数,设计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处理有最大的株高、叶长、叶宽。黑胫病、青枯病、气候斑、普通花叶病病情指数在中低密度处理下显著低于高密度的对照组。低密度处理净光合速率、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种植密度15100株/hm^(2)、留叶数20片外观质量表现最佳,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处理次之。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最高,产量较高,产值仅次于种植密度166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总分最高。综合本试验结果来看,烤烟‘NC297’在楚雄烟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800株/hm^(2),适宜的打顶留叶数为18片/株。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