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高速逆流色谱仪的中心轴传动系统是保证行星架高速旋转的重要载体,对整台仪器的稳定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以该色谱仪的中心轴传动系统为对象,利用Solid Works三维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并合理简化,再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分析。根据仪器在实际运行中的工作情况,施加载荷及约束条件,进行静力分析和疲劳分析,求得中心轴的静态性能参数,验证了中心轴设计的安全性;然后进行模态分析,求得传动系统的前6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有效避免了与电机的共振,验证了该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该分析对高速逆流色谱仪的高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为后续进行高速逆流色谱仪整机的动静态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摘要:背景:非对称步态质量评价对康复训练有指导作用,但步态质量与步态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关联尚不清楚。目的:构建基于步态参数的机器学习步态质量评价模型,提取非对称步态参数的质量敏感因子,探讨步态参数与步态质量的关系,用于指导非对称步态相关的训练和康复。方法:设置非对称因子,建立非对称步态模型数据库。开展步态试验采集8位青年和8位老年受试者(均为男性,右侧优势人群)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依据对称性指标对每组试验数据进行步态质量分析,建立步态参数-步态质量数据集;通过随机森林学习建立步态质量评价模型,使用因子重要性分析方法识别步态质量关键影响因子;使用关键因子更新步态质量评价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表现,使用交叉验证数据集来验证模型的评价效果。结果与结论:①设计了非对称步态质量梯度试验,得到梯度步态质量数据库,其中759组最优步态质量数据,329组次优数据,133组中间质量数据,125组较差步态质量数据;②探讨了随机森林算法在步态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方法,建立了步态质量与步态参数的关系模型,随机森林步态质量模型预测精度为95.99%;③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得到影响非对称步态质量的13个主要参数;④对上述13个主要参数进行步态质量敏感因子分析,筛选出5个步态质量敏感因子,使用敏感性因子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94.20%。
摘要:钛合金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铣削力影响易于产生变形而影响加工效果,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加工成本,研究切削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非常重要。对钛合金材料Ti6Al4V铣削加工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合试验设计方法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切削力预测模型,以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方法,对钛合金铣削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可行,为钛合金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针对高速数控纵切车床电主轴快速设计的需要,提出一种将常规设计计算与CAE技术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高速电主轴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流程,开发了常规设计计算软件并实现与ANSYS分析软件系统的结合,形成了数控纵切车床电主轴数字化优化设计分析系统。通过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该系统的应用对于企业实现电主轴快速优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分解夹具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分析机床夹具设计信息的数据结构,采用以夹具为主题的基于关系数据库的事实表/维表的多维数据组织结构,提出一种将知识和实例结合在一起的混合知识表达模型,建立了由工件信息库、制造信息库、夹具设计知识库以及参数化三维图库组成的夹具设计资源库。
摘要:针对传统增材制造装置结构单一和打印空间有限的问题,开发了一种三自由度机械臂熔融沉积式增材制造装置。对该装置进行三维建模,其主要包含1个转动关节和2个移动关节,采用θ、ρ和z作为该装置旋转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参量,基于圆柱坐标系进行运动建模和运动分析。选用倍福控制器C6920作为三自由度机械臂熔融沉积增材制造装置的控制系统,基于TwinCAT软件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采用G代码编写各轴的联动程序,将传统的基于笛卡儿直角坐标系的直线插补转化为基于圆柱坐标系下的插补运算。最后,在三自由度机械臂熔融沉积式增材制造样机上进行了零件打印实验。与传统台式熔融沉积式增材制造装置相比,打印零件在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方面显著提高。
摘要:针对成渝城市群科技服务业资源分散、异构异质协同差、效率低下、综合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设计搭建了"云"、"边"、"端"模式下的科技资源云服务协同平台,服务于成渝地区汽车、工程机械、物联网、集成电路等行业,提高了科技资源服务协同过程中海量数据快速分析、信息共享、资源互联互通能力。基于面向资源服务的思想,设计了资源服务协同与过程监管的总包-分包模式和众包模式,讨论了资源协同过程中的监管机制。通过实例验证该平台对于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互联互通,提升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的协同科技服务能力,助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将STEP的方法和规范应用于机械CAD/CAM系统开发是解决信息集成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本文在研制汽车后桥园锥齿轮CAD的实践中,采用的CAD信息建模方法严格按STEP标准组织数据,对零件产品数据采用统一的信息模型,制定了汽车后桥园锥齿轮的应用协议(ZCAP),利用SDAI开发应用程序界面,提出了一种实现CAN、CAPP、CAM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的方法。
摘要:为了优化钻机底座结构以适应极地超低温下的工作环境,利用CATIA对钻机底座进行三维建模并将模型数据导入ANSYS Workbench中,结合极地环境条件因素,分析获得了钻机底座在临界载荷下的形变云图。根据云图找出底座结构薄弱点,对其结构进行初步改进,最后利用ANSYS中的拓扑优化功能对底座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从而降低钻机底座在工作时的形变量,对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中的使用寿命有设计指导意义。
摘要:为优化液压膨胀夹具夹持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某液压膨胀夹具系统的不同结构及配合参数对工件夹紧变形、夹紧力矩、锁紧刚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液压膨胀套夹具的结构和配合参数,能使液压膨胀夹具的夹持性能显著提高,工件中部的夹紧变形量由12μm减小到3.2μm,两端的夹紧变形量由28μm减小到4.8μm,工件的最大应力由435.9 MPa减小到85.7 MPa。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