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SA-2株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烟台分离株为模板,分别扩增其gB和gD的抗原表位基因,并亚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中,得到重组质粒pSK-gB-gD,然后再将gB-gD片段亚克隆到鸡痘病毒转移质粒载体pEFgpt12s中。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已成功构建了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质粒载体pEF-gB-gD,可为进一步在细胞中转染并获得串联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及gD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奠定基础。
摘要:背景:已知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独立的相关性,但其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则不是很清楚。目的: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相关性分析,于2005-03/2007-01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心脏超声科进行。对象: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置入后随访患者原病变部位再狭窄者纳入再狭窄组,未发生再狭窄者纳入对照组。排除> 70岁高龄患者、长期吸烟史、有糖尿病史、多支病变、长病变及血管慢性闭塞再通、泵衰竭Killip’s III级及以上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再狭窄组11例,对照组15例。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肱动脉超声参数。②将患者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及支架类型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无差异,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小于非再狭窄组(P < 0.01),再狭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低于非再狭窄组(P = 0.013)。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P = 0.04)。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摘要:针对黄土滑塌高边坡治理加固中的空间受限、高填方填筑及水平位移变形等问题,提出了多级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组合体系;目前对其抗滑稳定分析鲜有研究。依托陕西铜川某高陡边坡为背景,通过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测试,分析了该组合体系抗滑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支护结构的逐步施加对边坡位移控制明显,锚索轴力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锚索自由段轴力最大,锚固段轴力变化曲线呈下凹型,向尾部方向逐渐变小,端部接近零;锚索应力对坡体内部变形敏感程度较高,锚索对坡体位移控制起到关键作用。有限加筋土-框锚组合体系协同作用下,框架锚索提供抗滑力约占总抗滑力的62. 73%,有限加筋土挡墙提供抗滑力约占总抗滑力的37. 27%,框架锚索与有限加筋土分担下滑力比值为1. 68∶1。有限填土加筋土与框架锚索组合柔性支挡结构可以有效治理黄土滑塌高边坡病害,实现了预期的抗滑设计效果。研究结果为中国范围内同类高陡边坡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拓展边坡与地质灾害治理方式和理论提供基础依据。
摘要: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信息过滤、生物信息学,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课题着重于自上而下的子空间聚类方法,主要原因是当前主要的此型算法都是以K-means或K-modes为基础的,在均匀效应的影响下,不平衡数据的问题是现有的软子空间算法不能有效聚类的,所以提出了一种基于划分的不平衡数据软子空间聚类新算法。所提算法提高了不平衡数据的聚类精度,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选取马动脉炎病毒 (EAV )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 7(ORF7)序列 ,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 Taq Man探针 ,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 RT- PCR来定量检测 EAV。使用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标准曲线 ,证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含有 5 (4.77)个 RNA分子 ,即可从组织培养液 (TCF)中检出一般含有 5 PFU/μL 病毒拷贝。对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马疱疹病毒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好。用疫苗用种毒 (Bucyrus标准株 )肌肉注射于马驹后 ,定量 RT- PCR比病毒分离试验更能灵敏地检出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对 4 5 6份临床鼻腔分泌物样品检测 ,定量 RT- PCR检出 6份阳性 ,而病毒分离只检出 2份阳性。一步法实时定量 RT- PCR检测样品中的 EAV,在快捷、准确、方便和高通量方面优于细胞培养病毒分离的检测方法 ,可以作为检测马病毒性动脉炎 (EVA )
摘要: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杀菌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N-(4,6-二取代嘧啶-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当浓度为25mg/L时,化合物4g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率达85.1%,化合物4f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抑制率达92.9%。
摘要:基于一种通用的核能供热供汽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对核电厂安全和运行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限制供热供汽范围和负荷的前提下,热电、汽电联产不会新增额外的事故工况,安全分析结论不受影响。热电、汽电联产核电厂需改变机组控制策略,同时给出了一种可能的机组运行策略。
摘要: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隐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摘要:设计了一种咬口机自动上下料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以触摸屏为人机界面,利用伺服电机、液压装置和交流电机等为执行机构,实现了咬口机自动上下料,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摘要:为解决大型灌区信息共享能力差、用水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灌区实时信息采集布点优化技术、实时信息监测技术、实时灌溉预报模型、渠系动态配水模型、互联网技术、闸门监测控制技术,构建基于B/S架构的大型灌区通用化智慧灌溉系统。系统包括实时信息监测子系统、信息通讯子系统、历史及实时数据管理子系统、实时灌溉预报及渠系动态配水子系统、闸门监测控制子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共6大功能模块。系统在2017年应用于赣抚平原灌区,实现了灌区用水信息全面实时监测、配水优化管理及闸门监测控制,较传统管理模式节水15.3%,提高了灌区用水管理水平。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