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探讨SD大鼠股部血管解剖,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5只SD大鼠行红色乳胶灌注后对双侧股部血管进行显微解剖,寻找并观测合适用于血管化模型构建的各种带血管蒂组织瓣;另取3只大鼠行活体解剖,以验证所切取组织瓣的血液循环情况。结果:大鼠股部可以同时寻找到合适的隐血管血管束、隐血管为蒂的肌骨膜瓣、腹壁浅血管为蒂的深筋膜瓣、股血管肌支为蒂的股薄肌瓣和膝最上血管为蒂的股骨骨膜瓣,以供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研究应用。结论:SD大鼠股部可同时设计多种带血管蒂的组织瓣,非常适合于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动物模型的构建。
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绝缘配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1 100 k V换流站避雷器配置方案,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了±1 1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系统控制参数,仿真研究了平波电抗器不同布置方案对换流阀系统各关键位置最高运行电压的影响,分析了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最高端换流变阀侧绕组电压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平抗分置布置方式可使关键位置的最高运行电压降低33 k V左右(3%),使阀侧绕组电压振荡幅值减小约60 k V左右,仿真数据对于±1 100 k V换流站的过电压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为了解决苜蓿播种时种子深浅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调节播种深度的悬浮播种机。利用SAPB研究悬浮播种机的整体方案,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总功能抽象,定义其总功能。此外,主要通过SAPB设计方法建立功能分解树和功能结构图,确定了悬浮播种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为悬浮播种机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针对复杂的高炉炼铁工艺过程,以高炉透气性指数为数学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炉炉况监测仪表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该仪表采用TI公司的MSP430F449单片机为主芯片,实现了显示、报警及与上位机通信等功能。
摘要:为解决某航炮射击时供弹系统易拥弹问题,设计双电机张紧装置,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对传统PID耦合控制器进行优化,提高两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性能。通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案对双电机同步性能提升明显,对现有装备升级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氮添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氮沉降背景下高寒草甸土壤固碳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2014年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建立长期氮素添加平台,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 g/(m^(2)·a)(N0,对照)、2 g/(m^(2)·a)(N2)、4 g/(m^(2)·a)(N4)、8 g/(m^(2)·a)(N8)、16 g/(m^(2)·a)(N16)、32 g/(m^(2)·a)(N32)6个水平氮素添加控制试验。通过湿筛法获得大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黏粉粒(0.05),氮添加未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P>0.05),这可能由于氮添加不仅提高了根系生物量,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氮添加降低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而增加了黏粉粒有机碳含量(P>0.05)。相比于对照,氮添加使得微团聚体和黏粉粒全氮含量分别降低了2%和12%(P>0.05)。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土壤团聚体C/N(P<0.05)。【结论】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C/N比值下降,表明未来持续氮沉降可能会加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
摘要: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高,采用组合制动方式来保证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达到规定的制动距离成为常见的做法。近年来,传统机械制动方式日趋成熟,因此,不依赖轮轨间黏着的非黏着制动方式越来越受到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介绍了一种基于某型速度400 km/h动车组列车开发的高速列车“蝶形”风阻制动装置,该型风阻制动装置采用小型风阻板进行空气动力制动,质量较轻,结构较简单。通过在车顶合理布置,可将风阻制动力分散于整车,提升紧急制动时的运行稳定性。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开闭机构、响应时间等性能和技术指标,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制动力的计算评估。
摘要:梳理了我国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在设施建设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做法,总结了抗疫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提出“平疫结合”型居住建筑这一概念,为住宅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梅河芳邻租赁住宅项目实践,表明城市规划过程中建设一定数量的“平疫结合”型居住建筑,对应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针对小型倾转四旋翼(quad tilt-rotor,QTR)无人机位置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扰动、建模误差以及输入时延的问题,给出了QTR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方法,设计了QTR的位置控制器。内回路的姿态控制器采用鲁棒伺服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仿真实验部分,设计了相应的飞行场景对设定的轨迹进行跟踪。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扰动观测器的位置控制器能有效地实现对期望轨迹的跟踪,使得QTR能兼顾传统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功能,同时又能像固定翼一样进行长距离快速飞行。
摘要:以2011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为数据源,在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Engine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个以鄱阳湖湖区重点圩堤、穿堤建筑物、水系、湖区自然保护区等要素查询与分析为特色的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可为江西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亦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