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探讨其在早期帕金森病脑干评估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的辅助诊断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123例(帕金森病组)及同期经广告招募的健康对照者122名(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胸锁乳突肌肌源性VEMP(cVEMP)及眼外肌肌源性VEMP(oVEM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VEMP的参数特点,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VEMP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帕金森病组内VEMP参数与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帕金森病组的cVEMP双侧潜伏期[左侧P1潜伏期(Lp13):19.0(16.4,20.9)ms比13.1(12.0,14.2)ms,Z=-11.18,左侧N1潜伏期(Ln23):27.4(24.6,29.9)ms比21.2(19.8,23.0)ms,Z=-10.14;右侧P1潜伏期(Rp13):18.8(16.2,20.9)ms比13.0(11.7,14.1)ms,Z=-10.84,右侧N1潜伏期(Rn23):27.7(24.3,29.7)ms比21.1(19.6,22.9)ms,Z=-10.50]以及oVEMP双侧潜伏期[左侧N1潜伏期(Ln10):12.7(10.7,14.4)ms比10.4(9.7,11.4)ms,Z=-8.02,左侧P1潜伏期(Lp15):16.5(15.1,18.3)ms比14.5(13.4,15.3)ms,Z=-7.96;右侧N1潜伏期(Rn10):12.8(11.4,14.0)ms比10.5(9.7,11.5)ms,Z=-8.85,右侧P1潜伏期(Rp15):16.7(15.3,18.3)ms比14.4(13.3,15.1)ms,Z=-9.39]均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 VEMP特别是cVEMP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可反映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脑干功能损伤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早期筛选价值。
摘要:收集了乐清湾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乐清湾各水质指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乐清湾外部污染源变化,海岸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和水产养殖业产生的内部污染源的变化等几方面,对乐清湾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摘要: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的现场勘查研究,统计了管道运营以来出现的冻土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冻胀、融沉、水毁、冻胀丘、冰椎等.在研究区域特定的气候背景下,管道的修建和季节性变化的正油温运营,破坏了管道周围冻土的水热平衡,使得管道周围土体出现差异性冻胀和融沉,这种差异性位移量的累积对管道安全稳定长期运营造成了威胁.以管道里程MDX364处的冻胀丘为例,利用探地雷达进行了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管道周围存在的融区为冻胀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水源补给通道,管道的热影响加速了冻胀丘的发展和消融,2014年3-10月管道周围地表产生的差异性位移超过了1.1 m.针对该次生开放型季节冻胀丘,提出了修筑或疏通管道附近的排水通道、钻孔放水和保温排水渗沟等防治措施.研究成果能为中俄原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冻土区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摘要:基于思考-设计-实验-讨论(Think-Design-Experiment-Discussion,TDED)实验教学模式,反向设计学习成果,通过T-D-E-D 4个教学阶段达成对应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以立波波压力实验教学为例,围绕立波波压力实验主题开展个性化实验内容设置,使得实验方案设计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采用引导式、自主式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3个方面展开实验教学设计。在2018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中开展了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TDED实验教学模式下,有87%的学生显著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发设计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摘要:循环流化床工业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和大滞后等特点,需要兼具多变量协同和解耦功能的控制系统设计.依据循环流化床工业系统多变量间的耦合关系,建立燃烧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模型,采用多变量二次动态矩阵控制策略,在预测控制框架内实现了控制回路的自解耦和多变量协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提高了循环流化床工业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行为.
摘要:随着节能降耗成为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提高通风机能量转换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通风领域内关键问题。掌握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演化机制是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对旋轴流通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通风机内部流场。基于熵产理论,建立了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理论模型,明确了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与空间流场参数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叶轮内不同类型能量损失的定量分析,结合叶轮内流动特征,明确了能量损失空间演化规律和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熵产方法计算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是可靠的,直接黏性耗散损失和壁面摩擦损失是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湍流耗散则是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达到总能量损失的60%~80%;对于前级叶轮,湍流耗散引起的能量损失在1.0Q_(BEP)流量工况(Q_(BEP)为最优工况流量)达到最小,而后级叶轮能量损失随流量的降低而增大。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Span=0.6~1.0(Span为叶展方向轮毂至机壳的无量纲距离)区域,在1.0Q_(BEP)工况达到总能量损失的70%;叶顶间隙泄漏流和叶片前缘溢流引起的螺旋旋涡、叶轮内回流、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流动分离以及叶片后缘尾迹都将导致能量损失产生,其中流动分离和尾迹引起的高能量损失区域较小,能量损失相对有限,而旋涡和回流显著影响叶轮内流体流动,最终导致叶顶附近区域出现大量能量损失。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用VC研制开发的数字河北三维景观展示系统技术流程。该系统具有场景三维漫游控制、航线设计、信息查询与分析、分层注记显示、三维坐标查询、实时定位等功能。具有使用方便、直观等特点。
摘要:从世界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来看,当—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迈过50%的门槛之后,人口结构的地域变迁带来国民生活方式,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乡村地区的要素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城乡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并因此驱动了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动,进而打开了乡村发展与建设的时间窗口。
摘要:以某公司零件的喷丸工艺开发为切入点,在模拟直齿齿轮的阿尔门试片工装的研究设计下,完成了直齿齿轮类零件喷丸工艺试验,保证了齿面与齿根喷丸状态与残余应力的一致性,为后续喷丸工艺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该文从信息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趋势出发,提出新型的旅游地产模式——"企业商务会馆园区",并初步对其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企业商务会馆园区"旨在通过规划把孤立的企业会所有机组织起来,为众多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融度假休闲、信息交流、企业文化教育和商务活动为一体,成为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发生器,并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