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Bio-nanochannels in living organisms participate in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by selectively transporting ions through cell ***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logical ion channels inspir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on nanochannels with practical *** bioinspired nanochannels based on polymer materials present good mechanical stability,high-performance ion transport and designability,which have attracted much *** this review,we mainly focus on th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mer-based biomimetic nanochannels especially i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biosensor and energy *** firstly introduce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nanochannels in ion regulation and osmotic energy ***,we discuss the fabrication methods of polymer-based nanochannels and highlight their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polymer-based biomimetic nanochannels,especially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biosensor,are detailedly ***,we summarize the unsolved problems in bioinspired nanochannels and overview the further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摘要: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给药方式导致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随着肿瘤学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多种纳米药物载体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在实现肿瘤部位药物的可控释放、载体保护壳的脱除以及肿瘤靶向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讨论了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异常生化指标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载体的常用策略,并总结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参考。
摘要:抗肿瘤纳米药物因能缓解传统小分子化疗药的全身毒性而进入临床应用.但目前研究的多数抗肿瘤纳米药物未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因而止步于临床前或早期临床研究,如何显著提高疗效已成为下一代抗肿瘤纳米药物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体内肿瘤靶向过程可知,静脉注射的纳米药物需经过体内血液循环(C)、肿瘤蓄积(A)、肿瘤内渗透(P)、被细胞内吞(I)和在胞内释放(R)五步级联过程(即CAPIR cascade)才能在肿瘤细胞内发挥药效.使纳米药物的纳米特性包括稳定性(stability)、表面性质(surface properties)、尺寸(size)随输送过程各步的要求自主适应(self-adaptive)是纳米药物高效完成输送过程、获得高疗效的关键,但在肿瘤组织中渗透能力的天然缺失仍是纳米药物的"短板".在临床转化方面,体内安全性评价的复杂性和可控生产的复杂性是功能集成型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的瓶颈.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我们最近提出的基于剥夺肿瘤信号分子的铜元素、使信号蛋白失活而达到抑瘤效果的新型类分子靶向药物.
摘要:香料的纳米化封装及相关的芳香整理技术已经成为有效实现香气物质缓慢释放的重要手段.因此,了解纳米载体与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香料纳米技术的应用和改进至关重要.本文以蚕丝织品、牛皮革和壁纸原纸为对象,综合运用多种表征技术分析,研究了3种基材的纤维形貌、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以4种不同直径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作为模型载体考察其在上述基材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3种基材缝隙宽度小于1μm的孔隙百分比有显著差异,丝巾、皮革、原纸分别为0.3%、23.8%和4%,与其比表面积呈正相关的关系.纳米载体在基材上的附着强度及其分布状态不仅依赖于载体自身的尺寸,而且与纤维的物质属性及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小粒径SiO_2粒子(20 nm)可牢固附着于单根纤维表面,随粒径增大则倾向于嵌入到纤维缝隙或黏附在缝隙边缘.本研究对于纳米香料递送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摘要: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救治过程特殊性的研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就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急谚部的发展、演变、现状以及急诊部主要使用人员的构成、需求和功能流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摘要:乡村体育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短缺师资;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直接制约乡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体育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文章采用混合方法设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H省和美国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职后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研究发现,H省在乡村体育师资队伍配置、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师计划实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美国在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较成功的经验,在长效机制、项目引导、本土化培养、高等教育支持等方面,建立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体系,为H省提供经验借鉴。
摘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纳米技术制备功能化纳米载体对传统药物进行靶向输送和可控释放,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目前,纳米递送系统已在疾病的预防、精准诊断和高效治疗等方面获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如2019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m RNA疫苗的快速开发正是基于几十年来脂质纳米粒递送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广泛用于抗癌药物的递送,已有几十种纳米制剂实现临床应用,另有数百种纳米药物处于各临床试验阶段。但是,目前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试验中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都仅仅能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没能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导致了许多纳米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最终失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析了抗肿瘤药物递送过程的低靶向性、渗透难等关键瓶颈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如智能纳米机器人型药物递送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药物的输送效率和疗效。本文综述纳米药物递送过程的关键问题和临床转化瓶颈,介绍智能型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设计与进展,并对当前纳米药物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摘要:采用光刻、干法刻蚀、电镀等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磁芯的螺线管微电感。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不同频率交流载荷下的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1kHz^1MHz的频率范围内,其等效电感值基本不变,约为27nH,电阻值约为9Ω,射频模拟结果表明其共振频率为0.45GHz。
摘要:为进行天际线遮挡角的准确预报,提出了月球车图像的地形遮挡角高精度计算方法.首先阐述了月球车图像的地形遮挡角预报流程,然后重点分析了月球车相机在轨几何标定、基于闭合区域网平差的月球车相机在轨位姿参数估计、月球车位姿参数高精度计算和天际线自动提取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我国嫦娥四号月球车的专项试验,验证了月球车图像的地形遮挡角高精度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地形遮挡角预测精度和应用稳定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