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于实际工程中大量存在的挡土墙、基坑等平面应变问题,依据Mohr-Coulomb、SMP、3√σ空间滑动面、LadeDuncan、AC-SMP和广义Mises强度准则所建立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中主应力公式,推导出了基于各强度准则的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其推广至黏性土,对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主、被动土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与实测土压力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破坏时中主应力的发挥程度对土压力的大小影响显著;Mohr-Coulomb强度准则未考虑中主应力效应,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被动土压力偏小,在设计上趋于保守;SMP强度准则、Lade-Duncan强度准则、3√σ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AC-SMP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土压力,其中AC-SMP强度准则的计算结果最为准确;广义Mises强度准则的土压力计算结果不再适宜于描述挡墙上土压力的大小。在进行平面应变问题的挡土结构工程设计时,可选择相适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考虑平面应变条件下中主应力对土强度的贡献,充分发挥土的强度潜能,在工程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复杂地质结构工程通常所采用的二维数据信息无法直观表达工程区的地形、地质情况,建立复杂地质结构的三维模型,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信息,回避或减少工程设计的风险,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与水平,降低工程投资成本,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以构建河口村水库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例,探讨了复杂地质结构三维建模的方法。
摘要:裂变核全套中子评价数据对反应堆设计和安全运行、乏燃料少锕系核素嬗变率、嬗变系统及高燃耗反应堆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文章对核数据分类、现行主要全套评价数据库及全套核数据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并对234U(n,f)和237Np(n,2n)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进行评价。完成的裂变核全套中子数据整体满足用户需求,比原评价结果有较明显改进。
摘要:天然产物是发现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吴茱萸碱作为传统中药吴茱萸的有效成分,具有微弱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以其为先导结构开展的药物研究发现了多个高活性抗肿瘤候选药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吴茱萸碱为先导结构开展的抗肿瘤药物设计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结构的新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依托某全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结构设计及验证;根据原上车体设计的性能要求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材料和成型工艺特性进行结构设计,CAE分析验证,零部件及整车验证,成功试制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并应用于整车。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经合理的结构设计更适合作为结构件在汽车领域中予以应用,并具有显著轻量化效果,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轿车领域具有发展前景。
摘要:浦仪公路西段上坝夹江大桥采用独柱钢塔分离式钢箱梁设计,项目具有索塔刚度偏弱、超宽钢箱梁横向刚度偏弱、匹配困难的技术难点。结合桥梁边跨位于浅水区的水文条件,经过多方比选,钢箱梁最终选择“边跨高支架存梁+中跨单悬臂拼装”工艺。钢箱梁在桥位现场高支架上焊接成大节段,梁段顶底板焊接收缩不均匀将导致梁段间夹角改变,梁段自由线型发生改变。从梁段支撑反力测量、恢复的角度出发,调整梁段线型,避免箱梁顶底板不均匀收缩引起线型误差累积。钢箱梁悬拼节段的横梁位于前端,为不对称布置,吊装过程中箱梁左右幅提升的同步性至关重要。通过建模分析,有无临时横撑对梁段在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影响较小,最终确定不设临时横撑方案。钢箱梁悬拼节段和起吊节段因受力不一致存在横向错缝问题在分离式结构中体现较为明显,随着箱梁悬臂长度增加,箱梁横向刚度降低,错缝有进一步增加的规律。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设计的调整工装较好解决此类问题。结果表明:大桥成桥线型良好,结构受力合理。“边跨高支架存梁+中跨单悬臂拼装”工艺对于塔柱刚度偏弱和边跨位于浅水区斜拉桥施工均有良好借鉴意义,钢箱梁支架上大节段焊接施工的线型调整措施及悬拼梁段匹配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究微合金及热处理工艺对氢扩散的影响。方法设计含0.4%Cu及未含Cu的两种低合金钢,采用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热处理工艺获得280、400℃等温温度的试验钢,通过SEM、EBSD、电化学氢渗透等方法分析其氢扩散行为。结果对于无Cu钢,当等温温度为28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55%,残余奥氏体(RA)体积分数约为0.02%,氢扩散系数约为1.82×10^−7 cm^2/s;当等温温度为40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51%,RA体积分数约为0.35%,氢扩散系数约为1.30×10^−7 cm^2/s。对于含0.4%Cu的低合金钢,等温温度为28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46%,RA体积分数约为0.15%,氢扩散系数约为2.70×10^−7 cm^2/s;贝氏体区等温温度为400℃时,大角度晶界占比33%,RA体积分数约为3.00%,氢扩散系数约为0.40×10^−7 cm^2/s。结论微合金元素Cu的添加,导致晶粒度的细化,大角度晶界占比更低,RA含量更高,从而其氢扩散系数更低,不利于氢扩散行为的发生。当等温温度由280℃升到400℃时,虽然会导致晶粒粗化,但大角度晶界占比更低,且RA含量更高,同样会降低其氢扩散系数,不利于氢扩散行为的发生。由此可知,含0.4%Cu、等温温度为400℃时,IQ&P钢的氢扩散能力最差。
摘要:针对矿井信息化的幅度加快,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越来越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EPON的全新的矿井通信技术。根据矿井通信的安全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等要求提出了光纤通信在矿井中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GEPON的原理,并根据井下通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GEPON井下通信的具体应用设计模型。
摘要:裂变核全套中子评价数据为反应堆设计和安全运行、核燃料循环、估算高燃耗反应堆中次锕系核素的产生量及嬗变研究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基于全新的238Np中子光学模型势参数,对n+236Np核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Np各同位素反应截面系统变化规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调整,最后完成了全套中子数据的更新评价,与CENDL-3.1评价结果相比有较明显的改进。
摘要:本文针对一种波导谐振腔集成馈电型惠更斯超表面重点进行了波束调控方法研究.通过合理地调节单元中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尺寸参数,对惠更斯超表面单元的相位调控范围实现了接近360°的相位覆盖,并且保持了较高的传输效率.研究中通过分析开口波导谐振腔馈电模式的谐振机理,构建了具备集成馈电功能的开口波导谐振腔结构,并表征了其电场极化特性,掌握了口面电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义菲涅尔定律构建出具有不同相位梯度的惠更斯超表面单元阵列,将其嵌入开口谐振腔,从而保障波导内的电磁波定向辐射是采用一维惠更斯超表面机制工作.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明了所提出的波导谐振腔集成馈电超表面能有效地实现对辐射波方向的高效调控.这种波导谐振腔加载超表面的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对电磁波辐射角度的灵活调控,提高电磁波调控的效率,而且所设计的超表面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有利于系统的集成和小型化设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