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探究喷淋散射脱硫塔鼓泡区域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搭建了鼓泡塔实验台,在不同表观气速和气体分布器浸没深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分布器表面形成的气泡直径约12 mm;气泡溢出液面时有小气泡形成,并随着返混的液相运动,且液相的返混剧烈程度与表观气速和气体分布器浸没深度正相关;液相在散射管管壁和鼓泡池壁面间形成大尺度循环;随着表观气速增大,气泡直径和气泡运动速度均增大,使得气含率增大,气液两相湍动加剧;随着气体分布器浸没深度增大,鼓泡床床层气含率降低,表观气速对气含率的影响效果减弱。实验结果对喷淋散射脱硫塔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要:介绍了一款长脉冲、高效率的P波段速调管的研制情况,其运用CSM群聚方法通过二次谐波腔使一维设计效率达76%,三维计算效率为70%。详细叙述了电子枪、磁聚焦系统、注波互作用系统、输能装置、收集极的设计细节,着重强调了其在工程化实现方面的考虑。经过排气、总装等工序已经完成了样管研制。该P波段速调管的量产将有助于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实现功率源关键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
摘要:目的 观察噬菌体对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小鼠肠源性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法从环境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通过腹腔注射氨苄青霉素和环磷酰胺的方法,同时经口感染耐氨苄青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建立小鼠肠源性脓毒症模型.在细菌感染前1d、感染结束后2d,以及感染结束后6d给予噬菌体治疗,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另取未给予噬菌体治疗小鼠作为对照.各组分别设6只小鼠.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噬菌体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肝脏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肝脏和脾脏内的细菌数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肠源性脓毒症小鼠全部死亡的最小致死量为1×107 CFU/mL.在感染前、结束后2d和6 d给予噬菌体治疗,分别有2,4,3只小鼠存活,对照组全部死亡.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子因子(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05±6) ng/L,(105±11)ng/L和(104±1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t=5.04,9.05和9.33,P<0.01);噬菌体治疗组小鼠肝脏内的IL-1 β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4 ±9) ng/L和(104±11)ng/L,亦低于对照组(t=13.70和12.80,P<0.01),但IL-6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噬菌体治疗组小鼠肝脏和脾脏内细菌数量分别为(2.9±1.3)×103CFU/g和(8.3±7.6)×102 CFU/g,明显低于对照组(=9.16和8.96,P<0.01).结论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肠源性脓毒症确切有效.
摘要:目的研究控制东当归抽薹的方法。方法以东当归苗栽直径、栽培密度、多效唑浓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按照正交试验L9(34)表进行试验。以抽薹率作为指标,综合考虑,选取最优的栽培东当归处理组合。结果控制抽薹的最佳处理是苗栽直径≤0.35cm,种植密度50×25cm,多效唑浓度2g/L。结论试验优选了东当归的控制抽薹的技术,为东当归栽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摘要:高密度电法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效率高、探测精度高等优点,在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高密度电法在江西于都黄麟地区布设了11条测线,对实测电阻率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建立研究区地下二维电阻率模型,直观刻画各剖面在不同深度电阻率变化特征。分析了NE向、NW向、NNE向3组断裂地下延伸及产状变化规律,从而推测出地热水赋存有利位置。解释结果显示:研究区围岩主要呈现相对高阻,断裂发育区域电阻率横向变化明显且纵向有一定延伸,破碎带由于含水异常呈现明显低阻。NE向安远—鹰潭深大断裂与NNE向断裂相互作用带富水性良好,通过布设探采结合井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地热类型为对流型。当设计水位降深50 m时,涌水量可达920.80 m^3/d,实测水温44.5℃,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药物的形态及课本专业知识,中医学子及中医爱好者都要熟练掌握。为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设计开发了一款关于中药学习及趣味测试的软件。该软件主要内容包含三部分,通过关键技术连接客户端供使用者学习,从而达到随时随地趣味学习中药知识的目的。
摘要:为探索与研究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的应用及效果,按照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的一般讲授方法,课题组设计了PBL教学模式和流程,包括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结合生产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得到提升,对照组的平均实验成绩为76.92分,实验组的平均实验成绩为96.93分;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满意度高,对照组对教师认可度评价为69.74分,实验组对教师的评价为满分70.00分。将PBL教学法引入普通动物学实验课程后,从实际效果看,PBL教学法在实验类课程中的作用相当显著,其与实验类课程极为契合,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以247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穗型性状与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在4.8%~31.2%,穗型性状、谷粒性状中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2%、7.8%。粒型因子、粒重因子、粒数因子、结实因子、穗长因子是影响粳稻品种穗型性状和谷粒性状综合表现的主要因子。穗型性状、谷粒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性。同时,粳稻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品种具有不同的穗型性状和谷粒性状。
摘要:选取苗龄、密度、追肥量3个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株高、茎粗、植株鲜重、果实横纵茎、坐果数、单果重和产量等指标来考察不同组合的生长发育情况,以期筛选出甜椒新品种赤研30号的最优栽培参数。结果表明:以处理7(A_(2)B_(3)C_(4))的产量最高,为94 714.5 kg/hm^(2);从极差值来看,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密度>追肥量>苗龄;从k值来看,最优组合为A_(3)B_(3)C_(3),即密度为4.80万株/hm^(2),苗龄为58 d,追肥量为180 kg/hm^(2)。
摘要:低压微电网在孤岛并联运行时,往往存在功率耦合以及线路阻抗差异等问题,传统的虚拟同步収电机控制很难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分配且环流抑制能力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设计了虚拟阻抗使系统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其次,提出一种改迚无功-电压环控制策略,在无功-电压环中引入公共耦合点电压反馈和积分环节,减小公共耦合点电压波动并提高了无功分配精度。考虑到引入虚拟阻抗虽能有效抑制环流,却造成输出电压幅值降落的问题,通过在无功电压环中增加虚拟阻抗压降补偿项,以抬高无功-电压环输出电压幅值,抵消引入阻抗所产生的电压降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