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1雨水利用的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资源都来自雨水。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都可以称为对雨水的利用。这里所说的雨水利用是指对原始状态下的雨水进行利用,或对雨水在最初转化阶段时的利用。至于对雨水经过多次转化形成的其它形式的水资源,以及具有较大流域面积河流中的径流利用,则不属于雨水利用的范畴。雨水利用从狭义上说,就是收集、贮存并利用雨水;从广义上讲,则应包括雨水的渗透、回灌。
摘要:为了提高AIS数字航标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快应急响应的速度,应用现代GIS技术,研究基于ArcGIS的AIS数字航标故障显示,航标船搜索和安排任务的功能。其中重点阐述了GIS技术的应急响应功能的实现流程,最短航路的搜索方法,为航标故障的及时报告和维修安排提供了平台,为管理航标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摘要: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广泛的交叉边缘学科。中国的GIS教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背景下,文中针对GIS专业课程体系欠完善和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的问题,分析问题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知识元的概念以及利用知识元重构GIS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整合的策略:即基于宏观知识元的分解和学科规律的内在逻辑,完善课程体系配置,优化顶层设计;基于微观知识元的排列和聚类,厘清相邻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学科知识链路,精心组织教学安排,捋顺课程衔接关系;强调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师、课、生”三者和谐,实现GIS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提高超低频信号源的频率稳定性,采用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以DDS芯片AD9834为核心,结合C8051F020单片机控制实现超低频信号源的设计。文章给出了软、硬件的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信号源满足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对信号的频率及频率稳定度的要求。
摘要:在飞行器隐身设计中,为了实现进气道RCS的精确预估,提出了很多混合方法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本文给出了应用SBR/FDTD混合法分析带有复杂终端的圆柱型腔体的雷达散射截面问题的方法,重点分析了2种算法之间的耦合过程。最终通过对带有柱形终端的圆柱形腔体的计算和分析,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摘要:分析动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产生较大振动的成因;通过实际工程的结构动力学模拟分析,说明合理的结构设计及消除共振等有关振动的结构因素,可以达到减振的目的;提出工程加固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方便、安全与经济的加固方法;通过工程实际运营,证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摘要:为提高化学气相沉积炉气体预热装置的预热效率,降低其在炉内反应区的占用空间,提高产品装料量,在现有圆筒式预热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改变气体流动方式,达到充分混合预热的目的,并且使气体流通路径长度延长约50%,热辐射面积提高1倍以上。仿真结果表明:综合预热效率较改进前提高了2倍以上。同时,在预热效率相当的情况下,改进后的圆筒式预热装置比多孔板叠加式预热装置节省约20%的装料空间。
摘要:常规的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来自入射到表面的电磁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热能,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雷达吸波结构-相位转换平面,采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单层和多层相位转换平面结构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不同类型的相位转换平面的频响特性,研究发现多层相位转换平面较单层相位转换平面在更宽的频带范围可以实现反射零点的动态控制,该型结构对于设计频率捷变的雷达吸波材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为优化烤鳗鱼加工工艺,在对蒸制工艺(温度、时间)和烤制工艺(温度、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模型确定了烤鳗鱼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烤鳗鱼最佳工艺参数为蒸制温度98℃,蒸制时间6min;烤制温度200℃,烤制时间4min。在最优条件下,烤鳗鱼蒸制工艺的失重率和失水率分别降低至21.22%和14.86%,嫩度1 978.60g;烤制工艺的感官评分为71.5,嫩度2 591.97g,明度57.42,黄蓝色差19.19。结果提示,响应面法对烤鳗鱼加工工艺条件的优化合理可行,可用于指导烤鳗鱼的实际生产。
摘要:为开发新型高汤微胶囊粉体调味料,设计搭建了用于高汤粉体加工的超声波喷雾-冷冻干燥实验装置。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粒度分析,对雾化阶段进样体积流量、超声波功率、料液比、退火温度和时间等影响高汤微胶囊粉体包埋的5种因素进行了优化。以麦芽糊精为壁材,对高汤中的风味物质、滋味物质等进行包埋,经由超声波喷雾-冷冻干燥实验装置,制成微胶囊粉体。结果表明,通过对微胶囊粉体微观结构及粒度指标的分析,确定在进样体积流量3 mL/min、超声波功率3 W、物料固形物浓度5%,退火时间5 h,退火温度为-40℃时,所得到的微胶囊粉体的形态和粒度最好,粉体平均粒径23.11μm。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