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调查“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南充市三级公立医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进行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6月至8月对南充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发400份问卷,收回391份,有效问卷为380份,其中有效率为96.00%。结果表明,使用过“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被调查者占65.26%,其中“经常使用”只占16.21%,“偶尔使用”占29.84%,“很少使用”占19.20%;从使用类型分析,最多的是“预约挂号”,有285人次;其次是“查询医生信息及坐诊时间”,有214人次;“在线问诊”使用最少,仅有34人次;从影响因素分析,“从没有听过”占18.27%,其次是“没有必要使用”以及“担心隐私泄露”,分别占26.42%和19.16%。结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我市三级公立医院患者的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使用模式主要还是体现在“预约挂号”以及“信息查询”这些非医疗核心业务。然而,真正涉及到核心医疗业务方面的使用率却并不高;“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知晓度和使用意识在我市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培养。
摘要:通过建立一大型氨合成塔封头法兰双锥环密封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预紧和正常操作两种工况下密封面上的垫片应力,并探讨了双锥环内侧与顶盖圆柱面之间径向间隙对密封性能和双锥环应力的影响。有限元结果表明:封口直径为2 230 mm的双锥结构参照GB150进行设计,其密封性能能够得到保证。
摘要:目的了解平凉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群众普及、应用情况,分析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传承的因素。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平凉市区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66名有效调查者中,164名被调查者了解、熟悉1项或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61名被调查者接受过1项或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130名被调查者对中医药适宜技术信任度较高,136名被调查者认为其有较好的疗效,青年群体(<30岁)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了解程度较高。结论甘肃省平凉市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群众中认可度较高,应用面广,有较强的需求。此外,尚需确保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可靠的宣传途径,且制定收费标准和诊疗规范,有利于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民间的推广及应用。
摘要:根据水化学成份检测资料 ,研究了塘沽地热系统馆陶组Ⅲ段热储层地热水化学成份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地热水中pH值的大小、气体成分的含量及放射性同位素1 4C实测的地热水年龄 ,确定了塘沽地热系统馆陶组Ⅲ段热储层地热水的赋存环境 ,得出地热水补给和径流均微弱的结论 ,为地热水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海鲜产品中创伤弧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市面上部分海鲜产品进行创伤弧菌的检验。方法 根据创伤弧菌溶血素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后进行PCR扩增,验证其灵敏性、重复性,用创伤弧菌和其他非创伤弧菌菌株对该方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创伤弧菌的灵敏度为10 CFU/mL,在人工污染的海产品匀浆中灵敏度为10 CFU/g。仅创伤弧菌菌株出现了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10种非创伤弧菌菌株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38批次海鲜样品中有14批次样品检测出创伤弧菌,检出率为36.8%。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创伤弧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此方法能够高效、灵敏、特异地检测创伤弧菌,且价格低廉,适合海鲜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检测。
摘要: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PDCoV)是2012年中国香港首次发现的冠状病毒,能引起感染仔猪水样腹泻,最终脱水死亡。研究根据PDCoV保守的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6.31×10^6~6.31×10^1copies/μL,Ct与模板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4.90,相关系数为0.999。所有标准品模板出现唯一熔解峰,敏感性下限为6.31×10^1copies/μL,PEDV和TGEV等均没有检测信号。对60份临床样品检测,PDCoV阳性率为5.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PDCoV,从而为PDCoV的预防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摘要:目的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χ^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χ^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χ^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χ^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摘要:本研究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4头52kg左右的健康三元杂交阉公猪(杜×长×大),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不添加磷酸氢钙,日粮1)为对照,试验日粮分别添加磷酸氢钙0.12%(日粮2)、0.24%(日粮3)和0.36%(日粮4),相应的日粮有效磷(AP)水平分别为0.13%、0.15%、0.17%和0.19%。每期试验12d,预饲期5d,正试期3d,每期试验结束后有4d的恢复期。通过氮、磷平衡试验研究猪对磷、氮的利用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1、日粮2、日粮3和日粮4的磷真消化率分别为53.00%、53.78%、65.19%和68.09%;粪磷的排泄量随食入磷量的减少而降低,氮的排泄量与氮表观消化率受日粮磷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磷酸氢钙的添加水平为0.12%~0.24%的效果较好,即AP在0.15%~0.17%之间,在不影响猪氮、磷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能有效的改善猪排泄物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
摘要:松阳县黄南水库工程项目淹没区涉及41株古树名木需要移植保护和依法处置,根据各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及可操作性对在常年运行水位324 m以下的23株古树名木进行了分区移栽保护,在常年运行水位324 m以上的2株古榧树Torreya grandis设计原地围坝砌坎保护,对剩余16株不便移植的古树名木进行依法采伐。通过对23株古树实施一树一策、移植点运送原生境土、起垄改造、提前断根、缩冠处理、大苗靠接、遮阴保湿、栽后管理等技术措施,提高古树移栽成活率,并对古树移植效果及整体成活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移植的23株古树总体成活率达86.96%,其中库区公路外侧的成活率为86.66%,移民安置点的成活率为87.50%;移栽到与原生境差异较大的移民安置点的古树长势更好,移植一年后古树新枝数量及新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库区公路外侧的古树。合理的移植时间、充分的移植准备及科学的移植方案对古树移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填补了大批量古树移植效果及成活率研究数据的空白,对国家重点工程涉及的古树名木依法移植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提出了通过网络在两台PC机之间实现实时控制系统仿真的思想,给出了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精调系统虚拟仿真环境的结构和设计思路,并论述了实时控制系统虚拟仿真环境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实现细节,包括:运动学建模、Open GL动态建模、网络传输、时域仿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