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设计介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是促进其民族传统文化复兴、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再设计将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纹样的文化特征、相关手工艺的人文和审美价值相融合,以实现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纹样的现代转化,用设计赋予其新的消费文化内涵。文章结合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及案例演示,系统分析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纹样的历史渊源、分类、特点、价值以及当前的应用现状,针对现存的问题以及现代审美需求,从造型特征、文化内涵、功能载体三个层面出发,探索使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纹样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具现代感、表现力和张力的创新设计方法。
摘要:新世纪以来,传统以国营制片厂为主导建立的区域电影版图逐渐发生变革。民营影视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促使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鲜明区域标识的影片,从而推动中国区域电影版图形成更迭与再构。具体而言,一是对旧有版图的继承与深化,二是在新生产体系和新地缘结构下的版图内聚与外扩。厘定中国区域电影的新版图样态,不仅是对中国区域电影的系统性梳理,也是对当前电影“空间转向”研究的积极回应。深刻把握各地区域电影的创作谱系特征,全面剖析其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中国区域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助力电影强国建设。
摘要:利用高超声速流动中最常见的激波现象进行气动型面设计是飞行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更精确、更高效地求解三维弯曲激波流场,提出了一种名为三维弯曲流面法的流场反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复杂三维乘波体的设计。该方法将预先给定的三维弯曲激波面沿展向离散为多个随流弯曲的流面,并根据各流面内激波后的气动参数及导数计算相应流场,以此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流线始终处于弯曲流面内。指定2种具有不同三维特征的激波作为输入,以证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圆锥、椭圆曲锥流场中,与无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结果的壁面压比误差小于1.07%。同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指定椭圆锥激波的乘波体设计,通过无黏CFD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用于乘波体设计时的准确性。其中,壁面最大压比误差仅为0.26%,在相同条件下,其计算时间、资源比局部偏转吻切方法减少了40%左右。三维弯曲流面法大大改善了乘波体设计范围与效率,有利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系统的设计。
摘要:基于做好东北地区老字号大文章的政策,结合品牌设计与传播的相关知识,对大连老字号的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连老字号品牌设计及传播策略的作用及意义,提出大连老字号设计及传播策略路径,以促进地域品牌升级并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振兴东北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大连老字号品牌的设计手段与传播路径能对相关老字号品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为提高翼身融合(BWB)布局无人机(UAVs)总体方案优化设计效率,根据翼身融合布局无人机外形和性能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概念设计阶段无人机总体方案的多学科综合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和优化模型,并开发了相应工具。采用数值分析和工程方法相结合,完成翼身融合布局无人机总体方案的几何、质量、气动和隐身特性分析。采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无人机的装载能力、经济性和适应性角度出发,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多个无人机方案为算例,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利用可并行的子集模拟优化算法,以巡航升阻比最大和前向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最小为目标完成传统多目标优化,以竞争力最强为目标完成基于综合评价的方案优化。以多目标优化过程产生的全部方案为基础完成参数相关性分析,验证展长、后掠角和扭转角对气动和隐身特性的影响。最终的多目标优化方案RCS降低了41.6%,巡航升阻比提高了3.5%;综合评价优化方案的竞争力得分提高了44.0%。
摘要:抽象艺术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跳出了传统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强调形式、色彩、线条和空间的组合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物象表现,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视野。而陶瓷绘画作为独具东方审美特点的艺术表达形式,有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不仅集工艺与艺术为一体,还形成了丰富的语言体系、鲜明的时代特色、多样的艺术风貌。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下,抽象元素在陶瓷绘画领域的运用愈加广泛,如何继承传统陶瓷绘画的精髓与积极探索现代先进艺术思想的融合,也成为当下陶瓷艺术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国的抽象艺术发展为脉络,分析和探讨从古至今抽象元素在陶瓷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国内海洋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海洋电力线缆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进行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结构稳定及可靠性作为设计目标,完成了A型架结构各机构全尺寸模型的设计。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稳定性,A型架结构设计采用了各机构一体化连接的设计思想。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A型架总体进行特性评估、变形影响分析和振动模态分析。通过建立A型架的仿真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了2极端工况和一种随机工况下的特性。通过对A型架结构在6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等效应力等数据的全面评估来验证其力学性能。
摘要:乡村手工艺产品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存在同质化、盲目性和符号化等问题。作为乡村创新的关键力量,设计师参与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创新性。文章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乡村手工艺产品设计辅助工具,有助于降低设计师学习乡村手工艺技术的门槛,减少学习成本,并帮助设计师制作更真实的乡村产品效果图,从而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此外,文章还为人工智能在乡村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摘要: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源,其短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长期愿景是促使系统具有低调节边际成本。其次,基于对电能价值内涵的再思考,提出了电能双重价值理论,揭示了电能作为商品所具有的生产使用价值和电力电量平衡价值,强调不应基于资源类型而应基于所发挥价值来划分市场主体类型。最后,从商品属性、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多个维度,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该体系由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又可分为互替电量市场与调节电量市场两部分,分别用于反映电能的生产使用价值和平衡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下多区域电力互替品市场形态以及零售商参与电力互替品批发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围绕系统连续平衡而设计,有利于建立公平交易、充分竞争、简单透明的交易机制。
摘要:针对经典flasher折痕折展形式单一、缺乏可调整性和自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在经典flasher模型几何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具有形态适应性的flasher折纸模型的折痕设计方法,实现了对flasher折纸模型折叠高度、折叠-展开曲率的调节,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新的折痕设计方法不但可以缩减flasher模型折叠高度,大大减小相关结构体积,还可以改变模型的折叠-展开曲率,有效提升了flasher折展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适用于大型空间折展机构的构型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