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阿兹海默症患者日益增多,因此如何设计适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景观环境具有了现实意义。文章从阿兹海默症患者同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指出景观环境对于患有阿兹海默症病人的意义,通过景观环境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他们的病程进展,并提出相应设计策略与要点。最终达到景观与人的和谐统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摘要:大革命时期来华担任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顾问的苏联将领加伦在1927年回国之前仍然有着重要的活动,与中共发动的南昌起义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一,加伦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是起义部队南下决策的提议者和南下路线的设计者之一。第二,加伦在1927年7月26日汉口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和张发奎会面问题的报告,引发了起义前夕的一段插曲,对南昌起义的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三,加伦在奉命回国前夕,就援助南昌起义南下部队设计了一些重要的方案,对莫斯科方面的决策起了重要的影响。
摘要:动画电影音乐是为配合动画片叙事而专门创作的音乐艺术形式,是具有独特编码特色的音乐信息传递形式。研究表明,音乐研究与脑科学发展的研究具有嫁接的高度可能性。因此,电影音乐,特别是动画电影音乐也将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动画电影音乐与儿童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密切相关。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推广不仅能得到良好的商业回馈,更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
摘要:以车身前部吸能部件前纵梁结构中常见方形截面S形薄壁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引入诱导槽和加强筋设计提高其抗撞性,及基于材料属性实现轻量化设计。根据诱导槽位置分布、个数和加强筋分布的不同建立8种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优选了两种吸能特性较好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质量为约束,结构几何尺寸为设计变量,提高抗撞性为目标,对其中带有加强筋的S形薄壁梁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基于高精度代理模型快速获得了最优设计参数;对比碰撞力-位移仿真曲线与理论曲线,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将加强筋板的材料改为镁铝合金,进一步实现了轻量化设计。研究成果为实现薄壁梁结构的抗撞性优化与轻量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摘要:相对于备受瞩目的宋元山水画,在金代统治下的华北地区山水画,却较少为美术史家提及。尽管近年来学界基本认定为存世可靠的金代山水画作品仅10余件,但这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却广泛绘制于磁州窑瓷枕枕面及侧立面上。瓷枕幅面近于卷轴画,山水图像表现单纯,适宜进行风格分析,故而本文将12方金代磁州窑山水瓷枕按照绘画空间构图进行风格分类,并与同时期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出更多与金代山水画有关的认知信息,为存在争议的金代山水画的断代提供辅证和依据。
摘要:随着我国文博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文博人才的缺口日趋明显。该文在分析国家文博人才培养政策和高校文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馆校协同文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文博人才培养机制的关联性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与文博发展需求的馆校协同文博人才培养机制的可行性。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惯性约束聚变及磁约束聚变,磁化靶聚变技术可能是一种实现纯聚变更低廉更有效的途径。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设计的"荧光-1"实验装置,利用二维磁流体力学模拟程序MPF-2D,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各实验输入参数(如初始磁场、初始密度、主磁场等)对该装置上反场构形性质的影响。为即将进行的实验推荐了三组实验输入参数:初始磁场0.3T,初始密度7×1015 cm-3,磁镜场-2.0^-1.0T,主磁场-4.0^-3.0T。
摘要:宅基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根源于现有产权框架下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核心是产权和收益分配问题。基于农村宅基地产权完善的收益共享机制的构建,是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关键。应遵循成员权身份的逻辑,进行操作性政策的整体框架设计:基于"成员身份"进行宅基地行政管理,保障宅基地占有的公平性;基于"财产权化",突破宅基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基于"市场化",设计宅基地占有激励机制,保障宅基地利用高效集约;基于"增值分配",设计宅基地整理机制,保障社会关系稳定。
摘要:当代古筝创作的发展历史从五六十年代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民间筝艺人为创作主体;第二阶段以新一代的专业古筝演奏家为创作主体;第三阶段以专业作曲家为创作主体。其中第三阶段的筝乐创作,无论从创作意识、表现手法、题材选择等方面都跳出了传统乐曲的表现模式,运用了全新的音乐语言、创作思维和发展手法,对以往传统筝乐做出了很大的革新,体现出了作曲家们的“新潮”创作思维,赋予了古筝以独特的创新表现手法。因此全文以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至今)专业作曲家为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古筝新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在分析西方作曲技法和民族传统音调实际结合的过程中,能从中追踪出现代作曲家们在进行民乐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思维,以探索当代民乐创作中体现的新的音乐创作理念。
摘要:“德国现代舞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了诸多讨论。争议主要围绕其是否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否具有明确的社区并发生代际传承。溯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以及社区概念与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范式,进而明确该项目列入名录的合理性。通过华盛顿会议和都灵会议两次重要国际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完成了由历史“产品”到当下实践的转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确立的“社区”“群体”“个人”等敏化性概念,也保证了该公约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维度,体现了人本思想回归遗产治理领域。在该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我们借由“德国现代舞实践”项目重新认识公约的基本理念,对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