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提倡建立新的设计研究范式,以应对建筑学的危机。顾大庆撰文指出建筑学自己要能够提出一种理论叙述来重塑学科自信,并作为与大学理性沟通的基础。本文回应顾大庆的主张,即建立以设计作为研究的策略,提倡设计即研究的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50年来设计研究的主要流派,在***设计研究的分类基础上,建议以设计科学、实践认知论和设计师式认知为基础,尝试提出设计作为研究范式的认识论、方法、本体和程序。本文认为,在设计作为研究范式确立之前,学界期望的建筑学与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共生是非常困难的。
摘要: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独立研究得出的基本学术观点 :①现代图像艺术(摄影、摄像、电影和计算机图像)的划时代意义 ,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 ;②按手工时代、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划分图像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并对机械复制图像的本体特征、审美追求以及创制、传播和接受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 ;③依据机械复制技术既有再现现实 ,又有改变现实的两大技术属性 ,论证了由之产生的两大图像艺术主潮———创意派和纪实派 ,并详细分析了二者各自具有的诸多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和审美认识的丰富性。④论证了科技与艺术融合为一的时代必然和现实根据。最后 。
摘要:马克思晚年文本群的不断敞显引发了其存在“认识论断裂”的质疑,即马克思在研究主题上从专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向了自然科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领域,在思想内容上放弃“生产力至上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构筑了“去增长共产主义”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愿景。将马克思的思想作为系统性整体,剖析其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动因,可以发现马克思晚年对自然科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问题的关注未曾背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衷,而是材料更新、视域拓展以及认识深化的有机统一。这一系列探索活动使其唯物史观大厦更加稳固,真正成为一个丰富、多元的“艺术的整体”。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脉络确实存在变化,但他对生产力功能性定位、非西方地区的历史性考察以及共产主义愿景的描绘并未出现所谓的“认识论断裂”,而是与其之前的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摘要:时尚艺术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表征,是从时尚与艺术的同质性基础到最终实现本体变异的文化后果,是本不在同一存身界面的时尚与艺术,在同一现场现世之际暧昧相拥的产物。时尚艺术既是一种时尚的艺术化表现方式,也是一种艺术的时尚化表达载体,当然更可以被解读为这两者高度叠合后的设计创意生成结果。这种设计创意的生成结果既可以被看作为时尚界面的延展,亦可以被看作为艺术界面的延展,更是设计行为的创制结果。
摘要: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阈下,陈望道初步建构了美的“进化—感知—生成”论,这一“创造—生成”论美学思想雏形成为中国实践论美学在萌芽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的“进化”论围绕美与时代、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关系,探讨审美意识的进化以及美、艺术的社会功能。美的“感知—生成”论以感知实践和现实审美活动为总体视角,从审美心理出发,在具体、直观的对象与主体审美心境之间建立互动、生成关系,探究美的属性和生成过程。该理论的系统性在同时期中国学者的美学论著中是罕见的。“境界”是陈望道“美的产生”理论的核心范畴,“美的境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中“象”、“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发挥。陈望道实践论美学为“美与人的紧密关联”、“‘审美关系’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消解和超越”、“美的生成性”、“审美的‘多层累’”等实践美学关键论域的生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理论思想资源。
摘要:现代文明的哲学转型与现代哲学如何消化、对待实定性问题密切相关。在黑格尔、谢林、费尔巴哈、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实定性(Positivit?t)是个含义多变、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提供的确定性根据,先后与主权者的命令、传统习俗、经验事实的确证内在相关。至少在宗教与神话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都先后出现了不能完全归于理性、无法为理性完全把握的实定性问题。晚年的谢林在宗教与神话领域展示的实定性只是其中的一种、一类,绝非全部,亦非典型。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实定性越来越多的把握、吸收,走向对黑格尔的理念世界在先的否定哲学的批评,得出建立“真正的实定科学”的结论。对物化世界的实定性根基的重视,对精神世界的实定性根基的重视,在超越性新世界中超克现代虚无主义,是作为“真正的实定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
摘要:本文着重从空间人文景观的角度出发,在鉴赏自然美学思想引导下,研究传统聚落空间和创意园区之间的异同点及对应关系。在对两类空间特征作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形成自然审美空间意象的格局、景观元素、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点,归纳自然美学思想影响下的空间设计原则。
摘要:与大众化的微电影相比,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民族化微电影在镜头语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美学特色,不仅有视听和剪辑之美,更有独具特色的引用之美、创意之美、风格之美、情感之美。民族化微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愉悦的视听和不同于传统影视美学的审美感受。
摘要:《易经》西传约400年,首个《易经》译本及完整译本均由法国耶稣会士完成。然而,低估《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或以西方概念误解、误译中国哲学术语,都是迄今影响《易经》在法国进一步传播及研究的因素。作为当前法国易学“新学派”的代表,夏汉生从《易经》中的核心概念“阴阳”出发,对“生生之谓易”的内涵进行了全新且独到的阐发。其方法论横跨语言、哲学、艺术、考古、建筑、军事、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尤以汉字字源考察为亮点;凡辨析中国概念,夏汉生总是有意识地与西方对照,寻找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在自我论证的基础上,他不拘一隅之见,广泛参考西方汉学家、华裔学者及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夏汉生对中国阴阳概念的研究有助于国内学界加深对法国易学前沿动态的了解,为中西思想会通之可能提供新的参考。
摘要: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图形语言表达形式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的传达方面有着较强的传播优势。正是由于人的视觉心理所惯有的对新形态猎奇的本能和天性,使得创意图形给人以新颖、独特且又耐人寻味的审美体验。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主要表现在视知觉感应、视觉心里接受等几个方面,研究创意图形的图形视觉心理传达优势的目的旨在丰富图形设计的表达语言及其设计手法。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