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以集义的视角看王阳明与朱熹思想的异同,他们二人的集义思想都来自孟子的学说,但各自都有独特的阐发,彼此又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在书学思想和实践中形成了朱熹的“渐悟”和王阳明的“顿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兼讨论王阳明书法,从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中探求王阳明的学书历程及其书学观,并论述了他不同时期的书法。王阳明书法风格的一致性与独特性和他的集义思想密不可分。致良知是培养根本,书法如枝叶,他在“致良知”中,达到书法这一枝叶的生机勃发。书法是“良知”的妙用之一,其中的精神意气与世长存,流传不息。
摘要:设计美学(或设计艺术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科学。设计艺术美学的提出,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设计艺术美学不是设计艺术理论简单的综合,而是美学与设计艺术的整合,是两种活动即抽象和具象、思维与形象的统一。设计艺术中的美是如何可能、且如何得以实现的?基本在于设计体现了"自然人化"的过程与成果,因此,设计师与接受者才有可能在美的设计中产生共鸣,并不断实现创造中的美。
摘要:美术基础在设计艺术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基础是设计艺术最初级的平台,对于设计师来说,形式语言的学习是必须的,而创意思维的训练也要通过美术基础训练或美术创作来获得。一个没有经过美术基础学习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摘要:40年前伯恩巴赫的启示仍然没有过时.“小”也只是一种状态而非劣势。如果说将广告做大是为了吸引眼球的话。那么将媒体变小则能更好地聚焦目光。这些表面谦虚的“小”媒体.实则蕴涵着大自信。所以.苦苦追寻大创意的创意人们不妨换个思维——
摘要: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当代体验美学,是以批判一切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为前提的,它要消除主客体的简单对立,确切地说,就是要消除审美客体化的思维。体验美学认为审美对象既是审美体验的对象,又是审美体验的产物。利普斯说:"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体验美学和体验观念对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对于动画创作和欣赏来说,体验美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从体验美学考查数字动画这一新兴艺术类型将是一个新的视觉。
摘要:俄罗斯现代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20世纪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的奠基人、现代设计美学的先驱,他以自己最彻底的艺术革命改变了世界艺术的进程。他"主体性"和"表现性"的艺术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内在精神、构成思维方式、审美观照方式和审美形式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设计由传统步入现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系统梳理这种影响,目的在于探究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源起与本质,从而为当代设计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抛砖引玉。
摘要:数字时代的媒介变革加速了个体家园的失落和“在地宗祠”的消亡,媒介化的生存模式与社交意识也似乎渗入到生死之间的情感裂缝中。前—数字时代,“在地宗祠”在时间、空间、通灵向度上探索了死生沟通的某种可能性;数字时代,由大数据和AI算法生成的“影像宗祠”或许能延续逝者的“死后生命”,超越“在地宗祠”的阈限,成为一个在数字空间促成生—死对话的“灵媒”。然而,“影像宗祠”或许难以在时空与情感这两重维度上让生者与逝者真正建立起死—生联结,它所提供的是一种使生者沉溺其中的“电影幻象”。无论对这一幻象加以拒斥或允诺臣服,生者都将陷入某种两难困境,并被迫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
摘要:消费社会的文化律令,使广告,尤其是视像化的电视广告,日益成为一种消费图腾,并使之成为异化的乌托邦——接受者总是相信其为真、相信其为现实、甚至相信其就是现实之一部分的那样一幅不存在的图景。而在其审美的目的性诉求上,这些视像化的电视广告,就是要把广告中的产品或生活方式与消费者的欲望联系在一起,让消费者感觉是在为满足其欲望而采取的购买。也正是审美与物欲的联合并为广告所普遍使用,使得纯粹精神的审美追求被审美物欲化追求所代替,进而消解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消解,则使消费者在满足虚拟消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理性的消弭之中。而这,也正是消费时代电视广告以审美为武器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辩证法——积极与消极同在,人性、人本与反人性、反人本同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才能扬长避短,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而不是奴役我们。
摘要:传统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核是对客观规律的洞悉和顺应,对个体而言是人生的处世、处事之大智慧,即通过无为而至无不为。现代商业设计求新求异,但创新思维却处于严重"疲软"边缘,无为思想的引入,无疑为疲乏的设计创意活动寻找到一条生生不息的创新之路。
摘要: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主客合一、自由意志实现、直观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西田几多郎阐述其哲学思想,所以西田常常将艺术活动视为最典型的、最极致的人类活动加以例举。他所提出的主客合一的“纯粹经验”论,“动者”与“观者”的统一论,“场所与无的限定”及无中生有的理论,还有“知性直观”“艺术性的直观”“行为式的直观”等一系列“直观”论,以及“行为式的直观”中的“形”及“成形”的理论,道德(善)与艺术(美)之关系论,尤其是关于艺术创作对于历史文化的“成形作用”的论述,都富有创意,成一家之言,带有“泛美学”的性质,可以说在“西田哲学”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田美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