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人工智能道德设计是机器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该议题可基于道德归属视角,划分为两种研究路径:“合乎道德设计”和“出于道德设计”.其中,前者以嵌入人类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等为目标,然而它所产生的终究是“属人”的道德,同时还会陷入本体论困境、认识论困境和价值论困境之中.后者以嵌入道德根基为目标,它能促进“属AI”的道德生成.二者相比,“出于道德设计”更具优势.在实践上,它能超越合乎道德设计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并与“合乎道德设计”形成内生道德与外入道德的互补,共同预防AI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在理论上,它能推动道德哲学研究,促进人在道德层面的自我体认,增强对道德规范性来源的把握,进而指引并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
摘要:阿多诺的艺术自主理论犹如一个阿里阿德涅线团,贯穿于卢卡奇的艺术自为观、韦尔默的自主艺术论、詹姆逊的艺术自反理论、朗西埃的审美经验自主思想以及门克的审美否定理论中。阿多诺艺术自主理论之所以被卢卡奇和詹姆逊等理论家视作共同的理论资源,主要在于它揭示了艺术自主的自由本质以及阐明了艺术基本的伦理职责。从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自主概念中,我们既发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采取了相异的自主存在方式,也看到它们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良善生活建构中。艺术自主赋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家族相似性”,这些理论家的共同目的是实现个体解放和推动人类进步。
摘要:创意设计是书籍装帧中艺术创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文学体裁式视觉表现方式的分类和意义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在书籍装帧的创意设计中意与形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达到意与形和谐统一的书籍装帧创意形式。同时,提出了在书籍装帧的创意设计这一过程中文学体裁式视觉表现这一美学范畴的设计原则。
摘要:在当前工业社会主导下的艺术生产中,基于瓦蒂莫“弱思维”理论而衍生的哲学命题——“弱小本体”——已跨界至艺用领域。在“艺术衰弱”的现实表象中“,弱小本体”先后形成了调节艺术失衡、参与物性解放与重建艺术真实的三重“跨界”功用,极具思辨精神。当下,瓦式哲学的“柔弱”之音对于艺术生产的祛蔽功不可没,其本质是通向“非弱小”的艺术生产力,在打破意识垄断藩篱、为大众艺术正名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能动力量。
摘要:斯多亚学派把自然看作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统一体,认为理性作为具有广延性的实体,渗透在宇宙的各个角落;自然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整个宇宙及世间万物都是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杰作,处处体现着理性的完美;人类被赋予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宇宙间万物的各种能力,承担着见证自然之美的使命;人类的艺术创造不仅仅是模仿,而且包含着源自心灵模型的创造;自然的创造与人的艺术创造都源自统一的宇宙理性。斯多亚学派的自然观蕴含“自然全美”思想的萌芽,其艺术观则体现着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摘要:禅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相融合而形成的本土化佛教宗派,具有浓厚的哲学内涵和美学色彩。南宋禅宗思想的审美化、艺术化以及梁楷的个人性情、生活经历联袂促使梁楷与禅宗紧密相连,这种关联对于梁楷减笔、泼墨风格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梁楷写意人物画的构图、图式、造型、笔墨、形式方面皆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蕴含着诸多禅宗思想,展示出多元的价值内涵。此外,梁楷画风能够不断对历代写意人物画产生影响、发生效果。同时,梁楷写意人物画中所蕴含的禅宗美学,也被日本绘画所接受与回应,彰显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
摘要:在音乐表演中,音乐美学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也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音乐教育的普及,人们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化,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愈发显著。近年来,随着音乐表演艺术的多样化发展,音乐表演不再只是音符的再现,更是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情感的传达。表演者在演绎作品时,需深入挖掘音乐的美学内涵,将创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摘要:中国近现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再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为止;北京近现代建筑形态设计思想的发韧应从18世纪末叶算起,本文也遵从这种划分去论述北京近现代优秀建筑设计发展的思想脉络和体系。
摘要:创意设计不能脱离来自理论层面的审视,尤其是道德伦理的考量。建立科学的创意设计学科体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保证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建基于此,对于民族哲学传统重要源头的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获得实践支撑及发展导向,日益显示出相应的价值。
摘要:"创意"在文化领域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出来,更是设计的灵魂所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遵循了当初设计师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原则,在材料与造型、庭院设计、光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创意。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达到极致之后,传承和创新都面临巨大压力的今天,此设计无疑是一种中西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