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哲学"
65,234 条 记 录,以下是331-3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无为思想与现代设计的创意解决之道
收藏 引用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年 第6期 30-31页
作者:丁力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传统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核是对客观规律的洞悉和顺应,对个体而言是人生的处世、处事之大智慧,即通过无为而至无不为。现代商业设计求新求异,但创新思维却处于严重"疲软"边缘,无为思想的引入,无疑为疲乏的设计创意活动寻找到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田哲学”中的“西田美学”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 58-66页
作者:王向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学研究院 
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主客合一、自由意志实现、直观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西田几多郎阐述其哲学思想,所以西田常常将艺术活动视为最典型的、最极致的人类活动加以例举。他所提出的主客合一的“纯粹经验”论,“动者”与“观者”的统一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创意美学的无限精彩——解读文旅项目设计要点的空间叙述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8年 第8期 18-21页
作者:李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苏格拉底也说:"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有城市就一定会有建筑,建筑是城市的意象符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建筑遗产的艺术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8年 第4期24卷 118-121页
作者:金维忻帕森斯设计学院 
2015年、2017年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先后评选认定了一、二批共计198项作品,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从设计艺术历史视角出发,研究了20世纪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建筑文化遗产问题,旨在探讨现当代建筑遗产的特征对环境气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饰饰品DIY的创意设计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14年 第4期 94-96页
作者:孙燕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无论是什么样的装饰艺术都需要在图形和色彩的基础上来表达设计者的观念和思想,因此,服饰饰品的形式美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服饰饰品艺术因新型材质的丰富而创新,它逐渐突破传统的讲究精致的、亮泽的、华丽的装饰效果,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价值和生态审美的逻辑生成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年 第11期 9-12页
作者:李大西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在本期编辑过程中,我国举办了第二次绿博会。这是园林艺术设计的荟萃,也是生态状况的展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是人类生存的迫切要求。为此,本期不仅在信息栏选载了绿博会上国内外创意的园林设计,而且在论坛栏刊发了李大西、姚全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离方遁圆与图形创意设计
收藏 引用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 第2期16卷 102-103页
作者:肖晟株洲工学院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阐述先哲拟象喻理的基本方法———离方遁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通过对当代著名设计家作品的剖析 ,说明这一方法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技术与广告形态的双动因制衡演进关系
收藏 引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6期18卷 570-575页
作者:苏娜 罗玲玲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媒介技术和广告形态互为演进的动力因素,二者相互纠缠,在互渗互进发展中不断渐进与跃迁,呈现多环节、多侧面的复杂过程。其间,从正向动因制约的角度看,媒介技术的特性更换决定着广告形态的复杂演化,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的生命周期演化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10年 第2期 44-47页
作者:杜莹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的繁盛,市场的膨胀,消费社会的来临,视觉艺术如火如荼席卷而来。影视、广告、图片、形象以及各种人造符号等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各种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迷失了自我。在后现代语境中,视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错为美:空间视错觉艺术的审美认知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 第7期 106-110页
作者:戴志强 刘国华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意中心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北京100024 
空间视错觉艺术是人们有意识地发现和运用视觉活动中视觉思维的内在规律,结合科学的理念和方式进行创造的艺术,它是严密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空间视错觉艺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一种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