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哲学"
64,863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当下中国动漫影视创作的审美反思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2年 第13期 43-44页
作者:黄劲龙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中国动漫影视发展已经具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曾在世界上形成了动漫影视的中国学派。目前中国动漫数量已是世界第一,但质量普遍较差。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动漫形成了一股单纯追求数量大超越的浮躁之风;中国动漫受众低龄化钳制了中国动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视广告的美学特征——广告与文学艺术比较谈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4期 125-130页
作者:姚力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京100095 
电视广告艺术的美学特征与专供欣赏的纯文学艺术不同。其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功利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功利性是电视广告艺术的本质属性,离开了功利性,电视广告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就不成其为广告了;而脱离了艺术性,电视广告就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艺术设计之影响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05年 第8期 137-139页
作者:陈丽媛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现代广告设计、服饰设计中的象征、对比、夸张以及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分析这些审美意韵,对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弘扬中华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3期 106-107页
作者:战捷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该论文针对现代绘画和平面设计中有别于传统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的"矛盾空间"进行了审美特征分析,系统归纳了视错觉画家埃舍尔和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在矛盾空间艺术表现上独特的真假浸润的视觉语言和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性的悖谬与文明的反思——阿多诺对于理性的批判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理论探讨》2025年 第1期 132-140页
作者: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人是理性的动物,但是这个理性是从生存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把理性局限在生存斗争中,把理性变成工具理性,那么这个理性之中一定包含野蛮,也一定会导致文明的危机。人类的生存斗争就会包含自我毁灭,道德的行为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宋的禅师顶相图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25年 第1期 74-75页
作者:朱格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顶相图”是一种禅宗特有的人物画形式。所谓“顶相”,即“顶髻之相”,用来形容“佛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得见”,意为佛是最高的存在,所以“无见顶相”,这也是佛的八十种相好之一。其后转用为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廉政影像短片的美学历史批评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 第2期 128-131页
作者:王彦霞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表演系 
对廉政影像片进行美学历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最高的批评标准探讨廉政影像片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并梳理其产生、发展、类型、特点、意义、作用等,旨在使其更好地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廉政作品尤其是近年出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魔变是一切戏剧艺术的前提”看尼采的苏格拉底批判
收藏 引用
《哲学进展》2025年 第1期14卷 63-69页
作者:熊桑煜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魔变”视为“一切戏剧艺术的前提”,而魔变的根本是渴望。根据尼采认为最具酒神之醉的圣约翰节,总结出魔变的根本在于激情和渴望,酒神的魔变者在这种相信中看见自身之外的幻象。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判有两个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灵感启发还是创意剽窃
收藏 引用
《国际广告》2008年 第8期 84-85页
作者:詹姆士·汉米尔顿 张宁(译) 
广告是当代艺术的风向标,还是机会义者的大本营?是在潜心创作,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还是奉行“拿来主义”和“速食文化”?这些争论不休的话题,似乎永远伴随着广告创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理性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2年 第11期 163-170页
作者:陶锋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文学、绘画、设计、音乐等领域的表现令人惊叹,人们不禁要问,人工智能是否已经能够拥有创意和情感?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是否意味着科技与艺术能够彻底融合了?人工智能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