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哲学"
64,863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上海创意工厂浅谈
收藏 引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 第3期34卷 197-200页
作者:马云霞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系上海201319 
分析了上海创意工厂形成的模式及其特色。指出创意工厂是建筑保护、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历史风貌保存的方式之一。在政府行为的支持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进行旧厂房的改造将更有益于创意工厂的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智时代广告产业的伦理审视及治理路径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56卷 116-121,128页
作者:高嘉琪 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数智时代,广告产业经历内容创作从人工设计到智能生产、传播场景从有限媒介到无处不在、分发规则从无差别到精准营销等一系列智能化转变。数智技术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引发一系列科技伦理隐患,主要是隐私危机与难以满足的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数据看宋代美学研究的重点、转型、扩容
收藏 引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24卷 64-76页
作者:毛长森 林华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宋代美学研究在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居于关键位置。宋代美学研究长期以来以艺术美为核心,但近十余年来,正逐渐突破这一研究格局,走向更加符合中国美学原貌的多元关联型研究模式。宋代美学研究的变化既体现在原有结构中艺术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人工智能的话语实践与艺术美学反思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年 第4期42卷 100-105页
作者:吴文瀚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人工智能最初只是一个关乎数据记忆与处理工具范畴的客观概念,其讨论范式在于,通过模拟机器的运行方式来理解人的存在方式。随着数字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全面进入,数字化虚拟关系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交往,并成为大数据收集的范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孝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44卷 14-20页
作者:余日季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孝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当代社会伦理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开展孝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空间中生态审美的可行性分析
收藏 引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42卷 25-32页
作者:庄媛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济南250100 
生态审美是一种依赖生态思维和生态意识,要求审美欣赏者在生活中发现审美价值的审美方式。交融性思维和场所意识是支撑生态审美的重要因素。XR技术的应用及其在虚拟空间中创造的“生活化的审美空间”,为生态审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ace the Reality and Develop Marxist Aesthet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ustin O’Connor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 第1期 69-84,389页
作者:Wang Jie,Song Chuny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 
贾士汀·欧康纳(Justin O’Connor)现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教授。2008年前曾在英国利兹大学文化产业系任教。1995—2006年在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任教并担任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曼彻斯特流行文化研究所"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析商业广告中的形式美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年 第6期 61-62页
作者:王小飞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商业广告以传达商品信息为目的,在其表现上很注重形式美。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在于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商业广告中形式美在其表现上主要包括具象形式美和抽象形式美。商业广告设计重视形式美,究其原因是由它的诉求功能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审美资本·时尚——以云南剑川传统工艺创意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9年 第5期 29-42页
作者:向丽 陈顺尧云南大学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记忆”是审美经验中最为内隐而重要的存在,它与某物何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或审美对象紧密相关,同时也以集体选择的方式建构着品味与时尚。在当代,审美和艺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审美和艺术能够从基础性的层面通过“创意”对于社会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经济视野下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6期39卷 8-14页
作者:向勇 白晓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审美需求正逐渐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商品生产之中,消费结构升级不断要求提高商品的综合品质。运用时空距离和创意设计等手段,在商品的形式层、内容层、材料层、场景层和关系域等层次上创造审美价值,通过为商品添加意义,或用商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