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哲学类"
63,794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析绘画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流行歌曲》2012年 第23期 82-83页
作者:林慕兰河南工业大学 
随着艺术广告的风靡,绘画艺术不仅提升了很多艺术学科的知名度,而且也使该类广告设计备受瞩目。广告以唯美的视觉感官享受,往往能给广大媒体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绘画艺术的色彩运用则是刺激视觉的最佳表现手法,因此绘画艺术成了广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泛设计情境下的创意设计
收藏 引用
《艺术界》2009年 第2期 148-149页
作者:段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当设计被泛化至生活的高度.设计与生活之间、艺术与设计之间、各设计门类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模糊。突破常规和传统,富有创意的设计引领潮流,甚至上升至一种生活哲学,对于创意设计的追随成为一种风尚的行为。所谓“大道不远人”.由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性印花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年 第6期40卷 74-75页
作者:王玉萍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创意性的印花艺术在服装设计里运用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是这种创意性印花艺术面料在服装设计中表现的三大重要元素。这三种元素的效果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共同阐释了创意性的印花艺术在服装设计里的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奇观的影像——数字时代长镜头广告的美学转型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 第9期 43-52页
作者:闫彩蝶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为影视广告的特殊表现形式,长镜头广告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了创意的生机与活力,并在技术之光的照拂下逐渐彰显隐藏的奇观美学属性。在商业机制、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段等多重语境的复杂变奏中,数字时代的长镜头广告在美学向度上实现了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育的传统内涵和新时代目标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9年 第1期37卷 43-47页
作者:胡海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美育的传统内涵一是以艺术为手段,寓教于乐,培育社会德性,辅弼明道经世目标;二是以艺术为目的和独立价值,艺术与人生一体化,在艺术及一切美的事物中涵养心性,安顿和品味人生;并将超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由士人阶层拓展到大众领域,以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的美学观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创新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 第1期 139-143,I0012页
作者:施俊天 赖勤芳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美学的设计新生:2024中国传统美学设计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服装设计师》2025年 第3期 20-26页
作者:米华 李洋艺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中华传统生活美学设计振兴,立足本土立场,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传统智慧中深入挖掘丰厚资源,积极寻找设计与生活美学的结合点,并以设计的视角阐释生活美学的旨趣与价值。与此同时,在围绕生活美学核心概念的中西融合与碰撞中,力求逐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美学化语境下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审美重构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 第6期 112-116页
作者:俞锋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生活美学在理论和现实中双重勃兴,艺术元素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审美对象泛化和审美场域泛化成为生活美学的标识。这一美学转向表现在艺术教育实践上,必然要求实践主体对审美境界的本真表达、对生活品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线”元素的设计与创意
收藏 引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 第3期33卷 190-195页
作者:胡望社 朱宇瞳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建筑工程系重庆400041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和材质,其中“线”是一个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从线的视觉特性入手,分析了建筑造型设计中“线”的表现手法,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总结了“线”的创意表达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科幻创意中的伦理问题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16年 第8期 108-114页
作者:黄鸣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科幻创意兼具科技性、幻想性和创造性。它产生于科学与幻想、技术与艺术、理性和情感等要素的交流、冲突和渗透的过程中。科幻伦理是科技伦理、幻想伦理和创造伦理的融合。它们分别是调整科学活动、幻想活动和创造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