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30402"
1,1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艺术交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5年 第1期13卷 17-26页
作者:曹建萍 李文杰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从新疆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寻找对于铸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乡村的路径及意义——基于朱家峪村实践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6期37卷 17-23页
作者:李军红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创意乡村既能够拯救日趋凋零的乡村文化,还能够助推"五位一体"的乡村建设。朱家峪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演进路径和多重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打造以特色为创意核心、以村民赋权为内生动力、以创新协同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产业园区改造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武汉824汉阳造”改造为例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2013年 第6期 163-166页
作者:曾添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在各地纷纷涌现。政府在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宣传发布、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但有一类创意产业园区,大部分在工业遗址上由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后期政府介入改造。政府的介入改造会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新局面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25年 第1期46卷 61-67页
作者:陶斯文 蔡林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完全统一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空前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多民族国家治理提供了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共治理视角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及其规制消解
收藏 引用
《理论探讨》2016年 第1期 174-176页
作者:董经纬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22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北京100022 
网络谣言的传播引发了诸多的公共危机与公共问题,其规制消解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公共治理的重要职责。不过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网络谣言传播的规制消解效果很不理想,影响了网络文明、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态的发展,与公共治理的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情感意蕴
收藏 引用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44卷 39-48页
作者:常鸿飞 莫昱鼎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生活以及文化特征和心理认同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理论建构,更需要情感引导。从情感维度出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生活化导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学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化表征——基于内蒙古地区陶瓷奶茶碗的田野调查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年 第4期 7-14页
作者:乌银鸽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往往以点及面的反映出复杂的社会语境,在器物形成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场域之间的互动。本文基于对内蒙古地区陶瓷奶茶碗的田野调查,从设计学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具体过程,并借以揭示不同民族之间日常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他人增添美的色彩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1990年 第2期 20-21页
作者:经桂荣 
《人到中年》的话剧名演员王若荔穿上蓝玲专门为她缝制的新衣裳时,似乎又品味到了童年试新衣时的那份欢乐. 太漂亮了!中国古典旗袍与西方晚礼服、连衣裙的巧妙结合.文艺界的姐妹都对此“一见钟情”. 今年41岁的蓝玲是一位畲族服装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24年 第1期 90-95页
作者:杨帆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百色5338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形塑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尤其是在作品传播方面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论坛——在“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期26卷 87-88页
作者:林超民云南大学 
“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论坛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