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30402"
1,08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固边兴边视域下边境城镇体系建设: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路径优化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56卷 10-22页
作者:丁忠毅 陈俊天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城镇自产生后便逐渐屹立于人类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中心位置。城镇蕴含的防卫、吸纳、聚集、整合、引领与辐射等功能,使城镇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客体和空间单元,又是国家治理必须开发和依托的空间场域。建城治边是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艺术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 第6期 193-197页
作者:宋东禹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新时代艺术院校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发挥艺术专业特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坚定“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可通过以下实践路径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建长效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收藏 引用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 66-74页
作者:刘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复杂严峻的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乡村的路径及意义——基于朱家峪村实践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6期37卷 17-23页
作者:李军红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创意乡村既能够拯救日趋凋零的乡村文化,还能够助推"五位一体"的乡村建设。朱家峪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演进路径和多重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打造以特色为创意核心、以村民赋权为内生动力、以创新协同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热点与趋势展望——基于CNKI核心期刊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 第2期45卷 16-23页
作者:侯玉霞 余沁珊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能够加强民族认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近年来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文章基于CiteSpace对中国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乡建中村民的主体性与乡土景观、精神家园的重塑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45卷 94-101页
作者: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外来的多重主体以艺术介入、参与、合作等方式,活跃在乡村建设的现场,村民在乡村建设实践中的主体性直接关联着乡土景观、精神家园的塑造。在“百年乡村建设”的历时性维度,村民的主体性呈现出“遮蔽”“唤醒”“理性”的变迁过程。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统战工作格局下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探究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35卷 41-48页
作者:许奕锋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16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一项顶层设计,应深入探究互嵌式社会结构,探索实现多民族之间和谐共处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促进各民族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数据视阈下民族文化品牌的生态链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 第3期44卷 162-168页
作者:田园 刘卓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天津300384 
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及建设在实体与虚拟平台之间存在着迥异的特质。黔东南州因文化要素多,历史发展错综复杂,品牌建设在实体平台表现出连续性影响力不足以及过度“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带来文化内核缺失,文化本真被破坏现象。黔东南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族际艺术互动规律及意义论析——以彝汉交融区月琴装饰工艺变革为例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45卷 149-157页
作者:李世武西南联合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文章以彝汉交融区月琴装饰工艺变革为个案,讨论了族际艺术互动的相关理论问题。彝汉交融区月琴装饰工艺变革体现的族际艺术互动规律是:整合多元文化,提升月琴的族际互动价值,将月琴升级为更高层次的象征符号,从而增强彝汉两族的中华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艺术乡建的历史生成逻辑与当代实践路径——以潇贺古道三个瑶族村落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民族论坛》2023年 第3期 14-23页
作者:龚丽娟 张佳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南宁市530006 
潇贺古道作为民族迁徙与融合的重要通道和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实证,为基于多民族艺术“三维交融”的艺术乡建活动提供了历史生成条件和当代实践场域。沿线瑶族村落艺术乡建的历史生成逻辑在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