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40103"
1,4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布列钦卡元教育理论的旨趣及价值
收藏 引用
《全球教育展望》2025年 第2期54卷 17-30页
作者:刘恬 平功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州51050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汕尾516625 
本研究旨在揭示布列钦卡(以下简称“布氏”)元教育理论的旨趣,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它对于中国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的危机促使布氏对实践教育学展开批判,批判的工具是修正的现代经验主义,批判的结果是利用现有的实践教育学的概念、假设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时期的学校劳动教育:历程、逻辑与经验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5年 第1期 150-159页
作者:张寅 张曦 闫岩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安710062 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商丘476000 
在党的百年教育史上,延安时期是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从空间与身体互动关系视角看,延安时期学校劳动教育历经具身性劳动空间的初创阶段(1935-1938年)、离身性教育空间与具身性劳动空间的脱离阶段(1939-1942年)及具身性劳动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晚清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年 第11期 146-149页
作者:邱景源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州,萌生了最早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也较早地产生了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的萌芽。在广州较早成立的各类学堂、学校和大学中,机械工程科系中的工业设计教育、建筑工程科系中的环境设计教育和图案科系中平面设计教育的萌芽,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行知教育研究成果文体多样性的社会普及意义
收藏 引用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5年 第1期29卷 7-19页
作者:靳雪瑞 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文集》文本的文体梳理,发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多样化的文体风格,表现形式有:贯穿“真”与“实”的教育论说;风趣幽默、说理透彻、简洁精当的大众演讲;语言亲切、态度鲜明、直抵人心的书信;重创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教会学校到师范学堂——近代早期中国女性设计教育的缘起
收藏 引用
《装饰》2019年 第7期 128-131页
作者:李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近代中国女性设计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脱胎于'妇功'的女性手工艺从学以致用、利用一技之长在社会谋生出发,经历了教会学校手工艺培养和清末'新政'时期官方的工艺教育制度的设立,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女性设计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初期学生自治及其积极影响考释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 第3期 140-141页
作者:王建美山东行政学院 
1920年代初期,杜威教育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学生的管理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学生自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得到了大范围的执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人生 源于生活教育——梭罗教育思想解析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 第4期22卷 90-95页
作者:王彦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江苏南京210097 
摆脱美国在向工业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具理性和社会习俗的束缚 ,使生命充分发挥其价值的新生活和新教育是美国思想家梭罗倡导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解读梭罗的教育思想 ,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多启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在西方园林设计中的实践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7年 第5期23卷 207-209页
作者:尹毅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一、引言现代主义是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西方发生的一场反传统、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它从各个方面影响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完全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虽然它在各个领域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位被“遗忘”的教育家——沈子善教育思想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5年 第1期8卷 144-155页
作者:刘齐 张艳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沈子善生活的年代始于19世纪末,终于20世纪中叶,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近代中国新旧教育的更替与变迁。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沈子善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炽热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启迪下,踏上了追求进步,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癸卯学制》的颁行与清末中国设计教育制度的建立
收藏 引用
《装饰》2014年 第1期 80-82页
作者:李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从国家立法的层面确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当中第一次以较完整的设计教育科目和课程系统内容规定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基本架构。以外国传教士学校和中国洋务派新式学堂开设具有现代设计性质的工艺课程为开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