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历史学"
184,004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村落景观遗存与文化叙事双核心的叠合策略研究——以河南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5年 第2期 4-9页
作者:王安安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村落景观包括村域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的创造意念,经历因生存所需不断舍弃“无用”的“遗”与保留“有用”的“存”之过程,也形成遗存的结果。景观遗存的核心是村落生活创造,以之为对象的文化叙事的核心是此创造全部信息的表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考古遗址“岩图”探讨中国艺术起源--以柿子滩“岩图”为例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27卷 115-123,152页
作者:李倍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可移动文物”“石刻”的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兼论南朝石刻文化遗产作为独立雕塑馆藏保护的现实可行性
收藏 引用
《创意与设计》2025年 第1期 74-80页
作者:杨祥民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现有条文中,对于什么是“不可移动文物”并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基于现实需要,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移动、安置与保护,并不影响其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自身属性。目前文献中对“石刻”一词涵义的解释侧重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人姜宁拓集《古器款识》所见金石鉴藏家群体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5年 第2期 113-120页
作者:李霏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古器款识》册,由清人姜宁拓集,收录商周至明代铜器铭文拓本近二百种,对研究清代金石学的演进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对《古器款识》拓本来源、题跋内容及地点进行考察,可窥见嘉庆年间浙江地区收藏与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口窑陶器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丝绸》2025年 第1期 11-13页
作者:孙玮晗 古怡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具有鲜明荆楚特色的湖北民窑——汉川马口窑陶器,有着独特的格调美感,其淳朴的造型、丰富的绘画纹样以及多层次的装饰布局,蕴含着端厚质朴的人性和物化的情感语言。本课题多角度地分析和挖掘马口窑陶器,探索其器型比例结构、纹饰和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连云港民间美术形态及其文化体系研究——以东海版画为例
收藏 引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年 第4期5卷 79-81页
作者:李珅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连云港的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风格以简朴、淳厚为主,紧密契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本研究通过对连云港的民间美术中东海版画的起源、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揭示了该艺术形式在地方文化中的深刻影响及其在民间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西周大克鼎铭文与图案呈现的君子之志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5年 第1期 46-49页
作者:胡玉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青铜鼎是西周礼器的经典证物,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寓意。本文以西周大克鼎铭文和图案纹样为语言线索,以大克鼎在社会作用下形成的审美价值为参照系,以历史中的社会秩序为基础,分析和阐释大克鼎的书法精神、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帝陵风景:王子云的艺术文物考察与唐陵写生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5年 第2期 131-148,F0002页
作者:陈旭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 
20世纪40年代,王子云率“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聚焦关中唐帝陵石刻,以雕塑家视角展开系统研究。考察源于晚清文物流散引发的保护意识及抗战时期民族主义对汉唐辉煌的历史重构。受欧洲博物馆经验启发,王子云将唐陵石刻置于中西雕塑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雕细刻出好砚--易水砚工艺流程简述
收藏 引用
《科学之友》2025年 第3期 17-19页
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创意独特、造型多变。制砚师根据石料的形状、质地、色彩等设计构思,因材施艺。从古至今,易水砚制作由简到繁,形制逐渐多样,题材渐趋丰富,技艺不断创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一方优质砚台的诞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文互释下唐代“山水之变”的厘析与辨正——兼论吴道子在山水画史中的隐匿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5年 第1期 21-27,209页
作者:肖雪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8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厘清唐代画史中“山水”与“山水画”真实意涵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认识吴道子写貌蜀道嘉陵江水对唐代“山水之变”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山水图式从以山为主的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