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602"
121,85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展览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5年 第1期 20-22页
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12024.11.29-2025.3.30。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紧扣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与生活,展现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艺术追求和成就。第一板块“扫除凡格总难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民族性”审美理论话语的生成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27卷 124-132,152页
作者:祝明杰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201800 
“民族性”是当代学界在描述中国“十七年”时期动画电影艺术时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是具有“普遍性”与“共识性”的审美理论话语。这一审美话语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来源,即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来源、艺术创作理念来源、意识形态来源。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返夜宴现场——《韩熙载夜宴图》的空间重建与图序重组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5年 第1期 79-87,210页
作者:吴东宇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中国香港999077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画卷内容分五段,描绘韩熙载夜宴过程。然而重新审视,各段画面衔接不合理,疑为流传中被裁剪重装,导致顺序错乱。该图具有浓缩时空观念,通过重建夜宴的建筑空间,分析顾闳中窥视位置与视角,重塑时空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较艺术史的学理逻辑建构——基于比较艺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传播研究》2025年 第2期 70-78页
作者:颜景旺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比较艺术史”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还未得到艺术学界的充分关注。若基于“比较艺术学”的学科逻辑,对“比较艺术史”的学理内涵进行建构,则可以认为:它是自觉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各门类艺术史以及艺术史与外部世界的间性关系的一门学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锤百炼 余韵流风 记严凤英开山弟子田玉莲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5年 第2期 26-28页
作者:郑少华《中国戏剧》杂志 
田玉莲,1937年出生于安庆,这里是她戏曲人生的起点,也是她艺术事业发展的福地。田玉莲的艺术生涯始自1949年,几乎与新中国黄梅戏的发展齐头并进。深耕黄梅戏表演领域75载,她见证了这一剧种由地方小戏向全国性剧种的华丽蜕变,在黄梅戏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明“背搭”与蒙古“搭护”辨疑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5年 第1期 57-63+136-137页
作者:李春雨 刘阜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中科院地理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本文以大量传世文献为证,结合出土文物与图像史料,从语言学和版本学等角度出发,梳理了“背搭”与“搭护”的形制与历史。目前,学界在“搭护”的释义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搭护”何时出现,含义如何从“皮袄”转为“半臂”等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对沉浸式戏剧理念的深度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5年 第2期 38-39页
作者:邱雨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具有先锋精神和实验特性的戏剧艺术形式,通过多维度创新理念所打造出的沉浸式场景深得年轻观众群体的喜爱。在全新的表演空间中,戏剧艺术可以与文创产业、旅游产业等领域形成微妙的关联,共同推动戏剧艺术开辟广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亚坤: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传统纺织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设计》2025年 第2期38卷 60-69页
作者:李杰(采访) 李叶(采访) 赵亚坤(受访/图)不详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非遗工艺面临传承困境,许多技艺因缺乏年轻传承人和现代化应用而逐渐衰落。但是,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精湛工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赵亚坤希望通过构建非遗共享平台,加强传统纺织工艺与现代时尚产业的融合,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福建渔女服饰元素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收藏 引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 第2期43卷 157-160,168页
作者:戚彧 史蕾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现通过解析福建渔女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特征,以融合福建渔女服饰元素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为切入点,对福建渔女服饰元素进行提取与转换,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服饰元素以创新性的方式融入数字文创产品中,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版画年画之美:性质、定位与类型演进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25年 第3期 151-161,178页
作者:张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版画出现于隋唐,大兴于晚明,成为伴随经济升级和文化转型而来的印刷时代中的新的审美类型。从普泛性的书籍插图,扩展、提升、集中到小说戏曲插图中的版画艺术,版画在人物画的创新和画面构图的多样性上独具风采,并通过画谱谱系与中国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