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60207"
102,327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张大千在成都的艺术活动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25年 第1期235卷 62-66页
作者:汪毅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 
张大千在成都的艺术活动以及离蓉后对成都的思念,表现了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彰显了其艺术人生的“成都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家”理念视域下徽州传统民居雕饰图像的主题与文化内涵探析
收藏 引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 第2期43卷 141-143页
作者:孙伟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00 
“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传统民居是中国“家”文化的代表,在其雕饰中凝聚着丰厚的“家”文化。然而,学界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而是将研究集中于徽州传统民居雕饰的艺术学、设计学、建筑遗产保护等学科或领域的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草根力量与个体行动:小洲艺术节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旅游学刊》2013年 第7期28卷 11-12页
作者:杨帆 张骁鸣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珠海51908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就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和8号桥、成都的东区音乐公园、深圳的OCT创意园一样,广州的小洲村也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之一。但它与其他几个地方也有所不同:这里的艺术家只有极少数已经成名成家,没有聚集太多有实力的、有影响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勇根雕新作创作谈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2025年 第1期 94-97页
作者:刘勇不详 
从青丝到白头,我始终是朝圣艺术殿堂的虔诚苦行者。从未向往过“荣华富贵”也未曾渴求“声名显赫”。不为觐见,只为深切感受艺术的温暖与魅力。即使世界化作荒芜的沙漠,信仰之光依然指引我走向美的道路。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数十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华:“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无私奉献践行使命
收藏 引用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5年 第1期 8-9页
作者:沈黎明不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作为我国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她12岁投身革命,参加八路军,是我党、我军抗日战争时期为数不多的“红小鬼”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实的风格 辉煌的成就--常书鸿的油画艺术特点及学术成就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5年 第1期 90-93页
作者:陈池瑜 陈璐首都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常书鸿(1904-1994),别名廷芳、鸿,满族,1904年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1932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回国后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造型艺术部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念的目的是希望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5年 第2期 44-47页
作者:鲁肃上海京剧院 
今年是上海京剧院老院长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是上海京剧院的大日子,也可称是所有上京人的节日。周信芳先生所创立的麒派艺术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流派,而是完全可以上升到有自己独特语汇的“学派”,多少跨行当、跨剧种、跨行业、跨门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窝山歌的地域传承与艺术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 第2期 201-204页
作者:张钰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1 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文章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窝山歌的研究现状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田野调查,探索地域内传播、发展与传承的方法与艺术创新的途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价值
收藏 引用
《海内与海外》2013年 第4期 7-10页
作者:倪正东 
最近这些年,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不断被延伸,从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到所有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包括艺术品代理、广告、会展、艺人经纪、游戏、动漫和文化用品及设备等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整个行业涉及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旅融合下宁波市宁海白峤村导视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丝网印刷》2025年 第2期 107-109页
作者:王娜 忻子淳 杨子奇湖州师范学院 
通过对宁波市宁海白峤村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调研,结合导视系统在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中的应用,设计了一套符合白峤村特色的导视系统。通过对当地文化元素、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将导视系统融入到当地景观中,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