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60207"
102,32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版画年画之美:性质、定位与类型演进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25年 第3期 151-161,178页
作者:张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版画出现于隋唐,大兴于晚明,成为伴随经济升级和文化转型而来的印刷时代中的新的审美类型。从普泛性的书籍插图,扩展、提升、集中到小说戏曲插图中的版画艺术,版画在人物画的创新和画面构图的多样性上独具风采,并通过画谱谱系与中国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产品之于设计史写作的价值探析——以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电水壶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5年 第1期 89-93页
作者:王靖善 张文波山东建筑大学 
历史书写都是后人对过去进行的选择性建构,设计史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设计史学者在观点上各有偏向,对设计产品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设计产品之于设计史写作的价值,文章首先对这种差异性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舞台名角到戏剧教育领路人 景雪变深耕蒲剧教育二十载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5年 第2期 22-23页
作者:姜志涛不详 
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的精湛技艺、深厚功力,早就获得专家、观众的一致称赞。其实在我看来,她不仅是表演艺术家,更有三重身份,即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难得的院团管理者、杰出的戏剧教育家。以往我们更多是关注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作为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恶紫到贵紫的用色之道——基于技术视角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5年 第3期47卷 1-7页
作者:王兴业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从正色为尊观念影响下的“恶紫”,发展到后世的“贵紫”,这是礼制色彩制度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现象。以技术为视角展开对紫色地位变迁的考察,认为紫色地位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紫色的染料难得,染制工艺繁复,这种稀缺性让它借助政治礼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恩永驻——怀念二胡艺术家聂靖宇先生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5年 第1期 71-73页
作者:刘长福中央音乐学院 
2023年12月19日,传来我的启蒙恩师二胡艺术家聂靖宇先生逝世的消息,由于当时我身在国外没能赶回来为聂老师送行,这成为我终身的遗憾。我无限怀念敬爱的聂靖宇老师,怀念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历历往事一桩桩、一件件犹如昨天,从朦胧到清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新宇
收藏 引用
《浙江画报》2025年 第1期 62-63页
作者:本刊(文/图)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69年生,河南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09年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学科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语》《杨花》相酬答——两首艺术歌曲与一段音乐佳话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5年 第1期 51-58页
作者:李启源 冯长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上海200031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200031 
杨仲子与萧友梅同是中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两人志同道合,并肩开创了早期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曾互赠歌曲《梅语》《杨花》酬答。这两首作品见证了萧友梅与杨仲子的深厚友谊,也展现了从学堂乐歌编创到专业音乐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无锡红色文创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丝网印刷》2025年 第2期 98-100页
作者:万可 宋俊蕊 胡城玮无锡太湖学院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促进无锡红色文化传播,传递无锡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从无锡红色基因中提取艺术元素,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视觉传达技术进行红色文创设计,促进无锡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路径研究——以老北京剪纸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轻纺》2025年 第4期 56-60,64页
作者:张何梓夷 张娜娜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数字媒介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在市场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许多手工艺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叙事学理论下广南侗寨非遗研学路径更新设计探究
收藏 引用
《湖南包装》2025年 第1期40卷 124-128页
作者:蓝永健 梁燕敏 黄智孟 王成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传统村落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适应与转型的挑战。文章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广南侗寨的非遗草编文化为主题,基于叙事学“起承转合”结构,提出“语境梳理——核心确立——结构搭建——场景营造”的研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