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从摄影艺术的角度 ,提出一种对焦区域选择策略 .经实验证明 ,这种区域选择策略可以提高多景深场景的自动对焦的有效性 ,并可作为一种自动对焦模式预置于数字成象系统中 ,从而把传统摄影技术中的各种经验知识结合到对焦区域设计的策略中 ,使以对焦为关键技术的数字相机。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陈在展陈设计、空间设计、场景设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以往的照明设计体系和方式无法真正胜任整个项目的照明设计工作。本文提出了光环境的“场域”设计理念,并构建了三大照明体系,即“陈列场”的展品展陈照明体系、“艺术场”的艺术场景照明体系和“精神场”的精神空间照明体系。最后阐述了该项目灯光设计的四大要点。
摘要:猫项圈.KiTiDOT是一个猫项圈,前面内置了一个激光笔。由于激光灯安装在猫身上,因此每次猫移动时,激光点都会移动。因此猫可以有效地自娱自乐。项圈由TPU制成,并具有可调节的激光灯,可以打开或关闭,甚至可以设置为闪烁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视觉效果。
摘要:高精细度光学谐振腔辅助的量子非破坏(quantum nondemolition,QND)测量可产生原子自旋/动量压缩态,是提升原子干涉灵敏度以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重要手段.传统Fabry-Perot腔内驻波场结构导致的光与原子相互作用不均匀性,使得原子自旋压缩度在演化过程中逐渐衰退.本文研究一种面向原子干涉仪均匀QND测量的光学环形腔,分析环形腔内行波场结构对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均匀性的影响,设计并研制了高精细度(F=2.4(1)×10~4)高真空兼容型光学环形腔,并测试了环形腔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备88Sr冷原子系综并与环形腔模式耦合,通过环形腔差分测量方式提取原子经过腔模过程中对环形腔造成的色散相移,实现对原子数目的非破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探测光功率为20μW条件下,测得环形腔色散相移为40 mrad,耦合进腔内原子数目约为1×10~5.调节原子与腔模位置匹配及探测光失谐量等参数,验证了环形腔色散相移与QND测量理论的一致性.本文研制的光学环形腔为原子干涉仪中自旋/动量压缩态的产生提供重要解决途径,有望进一步提升原子干涉灵敏度,并广泛应用于腔增强型量子精密测量中.
摘要: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的变迁史。在传统的媒介中,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对材质的表现深受现实物理世界的规律限制,从视觉质感到触觉情感,材质的表现具有遥测性、记忆性和模糊性。而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给材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类似于将人们大脑里的材质记忆直观化。触觉显示技术的加入又使得这个直观化过程可触可感,进而加深了直观化体验的深度和强度。本文将触觉显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起来,试图构建起一个触觉显示技术创造的虚拟材质界面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能与身体信息进行交流的可创造的电子化流动生命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既可以构建起材质的动态生成过程,还能调度起身体上的运动与材质进行交互,这种动态性的感知模式让用户得到了一种快速地、冲击性的视触觉体验,从而产生美的沉浸。
摘要:由杭州瑞德设计有限公司协同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Golden Frog Award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刚刚在创意产业发达的杭州结束,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企业主办的以“非盈利社会公益活动”为特性的专项工业设计竞赛,其引发的关于设计和创意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摘要:《彩灯创意设计》是来自学生的作品。他们用简单的元器件制作了家庭挂饰小彩灯,在显示方式中插入自己的创意,从中感受了制作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器件功能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能力。
摘要:根据中国照明学会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2024年对北京舞蹈学院以及灯光设备、舞台机械、工程集成等企业实地调研,分析新的形势下对于舞台视觉高端人才的需求状况,探讨如何从高等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促进舞台影视灯光工作的发展;重点关注了近年有代表性的舞台影视灯光工程应用案例,从工程设计、技术创新、运营思路等角度发掘其趋势和亮点,以期共同推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助力文旅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摘要:窄线宽大能量纳秒脉冲单模光纤放大器具有高效率、高光束质量和小体积等优点,在激光探测、工业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近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基于国产锥形掺镱光纤和主振荡功率放大器(MOPA),实现了平均功率100 W、脉冲宽度100 ns、单脉冲能量1 mJ、峰值功率10 kW的窄线宽(Δλ_(3dB)=0.49 nm)、线偏振(PER:12.3 dB)、近单模(M^(2)=1.49)全光纤结构1064 nm激光输出。通过优化增益光纤和放大器设计,可进一步提升放大器的输出能量、功率和光束质量。
摘要:针对双层衍射光学元件传统优化方法斜入射时衍射效率偏低的问题,基于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与入射角度及波长的理论关系模型,提出了角度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设计过程中不同入射角和微结构高度对衍射效率的影响,优化选取微结构高度,显著提高了大视场下的衍射效率。为了验证上述理论,采用长短波衍射效率相等法、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最大法以及提出的角度优化设计方法,分别对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进行设计。结果表明,角度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进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最后,基于角度优化设计方法设计了长焦折衍混合系统,实现了高衍射效率下的高像质折衍混合系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