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研究探讨生态观念下城市装置艺术的可持续性表现,旨在揭示如何通过艺术介入提升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城市装置艺术为切入点,探讨装置艺术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作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并分析其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表现与趋势。本研究探讨生态观念下城市装置艺术的新发展,强调可持续性艺术在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参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结合现代科技与自然元素,使用环保材料和回收物品,展示城市装置艺术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改善环境问题并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最后,本研究展望将可持续性理念融入装置艺术的发展前景,强调其在美化城市空间、促进环境教育及构建生态友好城市环境中的潜力。
摘要: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建筑空间沉浸式叙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地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显著提升了建筑空间设计效率与精度,拓展了设计创意与复杂性,优化了沟通与协作过程,增强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和沉浸感。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参观者创造了更丰富、更具情感共鸣的体验环境,有望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LED广告屏成为城市宣传的重点项目之一,但由此产生的光污染极其严重。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选择了居民生活建筑区的10个LED广告屏作为监测点,进行光污染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各广告屏的亮度均值处于124~1730 cd/m^(2)之间,亮度低于标准值的有4个广告屏,广告屏的照度值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主观评价过程中,有28%和35%的居民认为LED广告屏光污染对其有“严重”和“较强”的影响。在城市LED广告屏投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空间布局,尽量距离生活建筑200 m以外。
摘要:为深入探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基于其材料特性及应用优势,探讨了UHPC在墙面装饰设计、家具产品设计以及室内构件中的创新运用。实践表明,UHPC凭借其高强度、低吸水率、优异的耐久性和良好的设计灵活性,能够有效提升室内设计的品质和功能,尤其适用于对美观性、耐久性和环保性要求较高的空间。
摘要: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摘要:纸坊玉皇阁坐落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具有盝顶无梁殿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有着宝贵的历史文物价值。本文以纸坊玉皇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建筑学与结构力学结合的双学科研究方法,对盝顶无梁殿的建筑艺术与结构性能的统一性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其建筑艺术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其砖砌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统一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盝顶无梁殿具有仿木构特征,空间体现出“动静分明,由外及内逐渐向心集中”的构成特点;其砖砌结构的静力性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盝顶无梁殿符合“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设计原则,其建筑艺术与结构性能具有整体的统一性。该研究结论旨在为此类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摘要:针对建筑抗震韧性,已有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医院、学校等建筑的抗震韧性评估,但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方法尚处于空白状态。为研究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方法,文中阐述了建筑抗震韧性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抗震设计的区别,提出了通过韧性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手段以实现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的基本思路,建立了保证结构安全、满足预定功能和能够快速恢复的“三目标”抗震韧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构建了韧性目标的确定、结构安全设计、抗震韧性概念设计、建筑震后功能验算以及功能快速恢复策略的“五环节”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步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方法。以医疗建筑为例进行了初步设计,设计结果表明:依据所提出的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方法可以实现从结构安全向保证功能和快速恢复的转变,初步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所提方法为建筑的韧性抗震设计提供可行思路,也可为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抗震韧性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文章基于建筑类型学视角,解析中国传统诗画及中国古典园林,探讨其营造思想及手法,并将转化为现代建筑语汇。以王澍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为案例,进行相关解读和评述,从王澍的山水画思想出发,通过分析杭州国家版本馆中不同传统诗画与建筑的现代转译,解读王澍山水画造园中的诗画意境与其创新应用。以此为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诗画意境及其相关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与运用。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模拟与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为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模拟的设计为超出设计规范的特殊结构或特殊工况设计提供了关键手段,其关键难题是发展可以准确、高效模拟结构在地震、火、风等灾害作用下受力行为的模拟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则是通过学习既有设计案例,从而高效生成满足工程经验和设计规范要求的结构设计图,可以有效提升结构设计效率,其关键难题在于对工程经验和结构特征的学习和表达。该文介绍了作者团队开展的基于模拟的抗震、防火、抗风设计的典型案例,以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图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L0~L5不同层级结构智能设计的划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将基于模拟的设计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