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学科分类号=081304"
186,236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年 第2期 10-12页
作者:倪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 
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路径,根据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从宽度控制、最小剪力系数、连梁超限3个方面提出了剪力墙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设计原则,同时,分析了荷载取值、剪力墙连接方式以及构件长度设计、装配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运用探究
收藏 引用
《陶瓷》2025年 第2期 219-221页
作者:吕晓辉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太原030001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在建设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建筑环境与资源,并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之融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彻落实,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更是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隔震与减震设计问题研究探讨
收藏 引用
《四川建材》2025年 第1期51卷 77-79页
作者:何云志 刘国全 张赛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隔震、减震的设计对于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坏,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建筑物安全性的需要也日益增加,加之21世纪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 第1期48卷 127-135,144页
作者:陈丽华 石锦涛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9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剪力墙在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大众标准化》2025年 第4期 97-99页
作者:陈亚楠酒钢集团甘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嘉峪关735100 
为全面优化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要整合具体设计内容,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应用优势,提高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共同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文章简要介绍了剪力墙结构,并对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5年 第2期 118-119页
作者:张军杰 路昆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济南250101 
在可持续发展型社会需求的背景下,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对建筑设计至关重要。目前传统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凭借轻质高强、绿色耐久、强韧易塑、易于维护等特性,展示了在建筑领域的显著优势,其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技术体系介入下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
收藏 引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年 第1期 9-12页
作者:孟瑞 张雯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21 
在系统阐述智慧城市、新技术体系、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介绍智慧技术体系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三大准则,构建新技术体系介入下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总体框架,并分别针对宏观层面区域与城市规划、中观层面社区生活圈规划、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装设计中的“创意灵感”——浅析时装的雕塑风与建筑风
收藏 引用
《设计》2005年 第3期21卷 52-54页
作者:夏俐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设计系 
引言:素材是设计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设计来源设计师通过对不同素材的感悟、创造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设计作品.因此.设计艺术必须要借鉴吸收各种不同素材进行设计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旧厂房室内改造设计--以千寻和食餐厅为例
收藏 引用
《新材料·新装饰》2022年 第11期4卷 45-48页
作者:程洪恩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文章首先阐述了旧厂房室内改造的现状,然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百益上河城遗址一栋废旧厂房为例,提出了千寻动漫主题餐饮空间室内设计改造方案,其中包括风格主题选择、改造思路与设计理念、厂房室内各部分的改造方法、整体布局的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变对受压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石材》2025年 第1期 79-81页
作者:包必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 
本文收集了文献中15根混凝土足尺梁的试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受弯或者偏压构件受压边缘极限压应变与持荷徐变、相对受压区高度之间的关系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