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介绍了低频振动解堵技术的原理,提出了井下低频振动解堵技术施工设计的选井条件、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在孤东油田的应用达到了设计要求.性能可靠,效果良好。
摘要:水下机器人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工具篮子用于在陆地和深海中储存ROV安装工具,除方便ROV进行操作外,同时给ROV工具提供保护,能够很好地适应深远海环境,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深海安装作业风险高、要求严,研究其安装全过程工况的强度性能对确保整个水下生产系统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南海陵水气田使用的ROV工具篮子深海多种典型工况,计算得到设计载荷,然后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计算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响应,对结构的屈服强度进行校核,以确保整体结构强度满足安全规范要求。计算结果表明:ROV工具篮子在多种提升工况、冲击工况以及运输工况下结构屈服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现场使用的ROV工具篮子设计,整个海上安装及水下运行安全可靠。研究成果可为ROV工具篮子以及类似水下结构物的结构设计和深海安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摘要:测量工序贯穿于整个长输管道的施工过程,尤其是山区施工。施工线路的测量主要包括管道测量定桩和划线两部分。定桩工作内容较多,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设计控制桩及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在划线过程中,管道安装技术人员、征租地人员要共同现场勘察,分析施工作业带内的地下障碍和地表附着物对施工的影响,若确认有无法施工或施工难度大的地段,及时向监理、业主反映,如需改线,经设计同意后重新进行测量放线。
摘要:针对现有偏心分层注水工艺井下水嘴投捞成功率低、仪器与水嘴对接效率低以及分层流量测试精度低,难以满足大斜度井分注和测调需要的问题,提出了新型大斜度井同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同心测调方案,测试仪器与井下配水器采用同心对接方式,大斜度井对接成功率高;井下配水器采用桥式通道设计,可以有效消除层间干扰的影响,提高测调效率;水量调节采用偏心阀设计,全关状态漏失量小,调节扭矩小,配水更加容易;测试方面兼容集流测试和非集流测试功能,满足小水量的测试需求;实现电缆在线直读验封,皮囊密封状态可监测,一次下井完成全部验封作业。测调期间可以实现任意层段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等多个参数的在线直读测试,以及配注量的自动测调,无需投捞作业,显著提高测调效率。截至目前,现场试验11口井,最大井斜55°,流量测试误差小于5%,3层井验封和测调时间1 d以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测调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摘要:针对现场常见的螺杆钻具4种井下事故类型,从钻具结构、生产工艺及现场使用3方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并通过合理改进螺杆钻具结构设计,充分完善产品制造、修复工艺,从硬件技术和产品质量上来满足复合钻进技术要求,同时加强现场的合理使用,促使螺杆钻具使用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井下事故频率大幅度降低,从100套钻具1起事故降至1000套钻具2起事故,有效地满足了现场复合钻进施工要求,减少了事故处理成本。
摘要:某稠油开发区块根据开发方案拟建集油注汽站1座,安装10 MPa的23 t/h和9.2 t/h注汽锅炉各1台,以及配套水处理及燃料油供给系统等。注汽管线介质为高温蒸汽,注汽压力为10 MPa、温度为310℃;采用复合硅酸盐材料做第一保温层;采用防水岩棉做第二保温层。燃煤蒸汽锅炉采用高效燃煤炉,与燃渣油相比,经计算年可减少渣油+稀油约2 628 t。
摘要:TE961 9407315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设计[刊]/陈爱丽(西安车辆工厂)//压力容器.-1993,10(4).——40~42,79液化石油气罐车的设计与一般罐车的设计有所区别。设计温度:对于不带遮阳板、不加绝热层的液化石油气罐车的罐体设计温度取决于环境温度,一般以环境最高温度50℃时饱和蒸汽压的1.1倍作为设计压力。许用应力:和一般固定式容器的原则相同。
摘要: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同步岩心驱替实验直观呈现乳液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赋存状态,并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图像处理方法,对孔隙中乳液的赋存特征以及调驱机理进行评价。实验研究表明:①乳液在岩心中呈球形分布,其球形度与剩余油具有显著差异,可以将球形度作为特征参数对乳液进行识别;②特定尺寸的乳液更倾向于在特定尺寸的孔隙中赋存,当乳液体积小于孔隙占有率下限与对应孔隙体积乘积时将无法有效滞留在孔隙中发挥调剖作用,在进行乳液调驱时,需要根据储集层孔隙分布设计合理的乳液粒径;③实验岩心条件下,通过乳液调驱作用,后续水驱结束后可将动用孔隙数量比例从水驱的23.1%提高至59.3%,并将平均孔隙驱油效率从22.9%提升至75.8%;④乳液调驱后,簇状剩余油和滞留乳液中的油相是后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动用目标。
摘要: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设备,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水下采油树系统的正确选型对于降低深水油气开发的初期成本和采油树的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国外在水下采油树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充分调研国外知名公司采油树的产品及其参数资料的基础上,在针对国内第1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的水下采油树选型中,从钻、修、产、弃、应急、开发模式等方面综合对比了立式采油树和卧式采油树的优劣,针对陵水17-2气田环境给出材料等级、压力等级和温度等级等工作等级,选出了不同公司适合陵水17-2气田环境的水下卧式采油树产品。最后,对包括油管悬挂器、采油树帽、阀门等在内的关键部件的选型和设计考虑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对陵水17-2气田水下采油树的选型以及相应构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针对油水分离中小粒径油滴难以分离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水力聚结器,借助析因筛选设计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结合有限体积法,并以综合考虑油滴粒径尺寸、体积占比及平均粒径等多因素提出的一种聚结效率计算方法作为评判指标,对其进行结构参数显著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以优化前、后的水力聚结器为模型,在相同工况下开展聚结性能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显著性较高的参数依次为锥段长度L2、尾管长度L3以及内心底径d,根据得到的结构参数与聚结效率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确定出最佳结构参数值,即锥段长度为678.63 mm,尾管长度为99.89 mm,内心底径为10 mm。优化后的聚结器出口处平均粒径由524.7μm增加至550.9μm,聚结效率由14.26%提高至14.55%,聚结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分离设备设计提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