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成果"
1,80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直感与情味:论是枝裕和“作者电视剧”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4年 第2期 104-112页
作者:韩雅凡 陆嘉宁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是枝裕和在电视剧领域亦有建树,其日剧作品创造了丰富的生命意象,给观众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在时空构建方面,是枝裕和利用“季题叙事”营造了绵延的时间感知,利用视觉空间凝聚独特的情感记忆;在人物塑造方面,利用剧集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新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4年 第2期 83-86页
作者:王若璇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 
本文认为,在多元文化激荡、媒介环境变迁的背景之下,综览新近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图景,可以窥见其通过传奇性的叙事特征、浪漫化的艺术形象与立足新媒体传播思路的美学范式,拓展了历史叙述的精细程度与时间跨度,增强了历史故事的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剧声乐作品艺术处理的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1期 65-67页
作者:吴寒冰 朴浩德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声乐演唱在音乐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判断演员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更是确保作品成功传达的关键要素。对于一首音乐剧作品的演唱评价,通常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演员的声乐技巧,二是能否准确传达音乐和戏剧内容。声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体恒常性与现代艺术史的视觉心理机制——以艾伦茨威格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4期 39-50页
作者:黄敏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各种版本的现代艺术史叙事的核心结构几乎都以印象主义为转折点,在“写实”与“抽象”两种对立的视觉模式之间寻求或内或外的解释。安东·艾伦茨威格结合精神分析与知觉心理学对物体恒常性的考察,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重新建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收藏 引用
《图书情报知识》2024年 第4期41卷 98-109页
作者:张奎 王秀伟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44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岛266100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技术学视域下古代壁画活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1期 125-130页
作者:史蕊 丁方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124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北京100872 
本文从艺术技术学视角出发,对古代壁画的材质体系、制作技艺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将古代壁画本体嵌入“艺术技术学”框架之中,打造传承古代壁画非遗技艺的特设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达成将古代壁画中蕴含的大国工匠、非遗技艺因素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年社区“共同体”意义重塑与实践启示:以美国活跃退休社区(AARC)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2期 195-202页
作者:唐希璐 周颖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本文通过分析3251个美国活跃退休社区(AARC),探讨它们如何塑造“共同体”概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聚焦于它们的分布、规模、性质、演进及区域特征,并比较中美民族特性、经济及文化差异。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老年社区建设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台范式:数字出版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2024年 第6期 44-49页
作者:姬德强 白彦泽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数字出版正被全球平台深度改造,理解这一平台语境,需要从文化数字化的历史进程和文化产业的平台范式两个角度切入。构筑全新数字出版格局的平台范式,关涉国际传播视野下文化的“关系—能力”技术框架、“企业—政府”结构生态以及“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还是“传承”:中国戏曲的媒介哲学研究——从“移步换形”“移形换步”“移步不换形”谈起
收藏 引用
《海河传媒》2024年 第2期 52-57页
作者:胡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戏曲的媒介哲学研究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本文从“移步换形”“移形换步”“移步不换形”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戏曲“传播”与“传承”的双向思辨,探索“再媒介化”后戏曲的艺术生态和价值底蕴。研究发现,在“移步换形”中,“技术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与国家:民族共同体的图像表征——以《皇清职贡图》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45卷 19-25页
作者:孙石磊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083 
职贡是中国礼仪文明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交往手段之一,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以职贡为特殊政策进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此时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的清朝与边地民族及国家的封建宗藩关系空前强化,清朝为了实现多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