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
1,504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动车用新型定子双馈电双凸极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 第6期23卷 25-30页
作者:孔祥新 程明 常莹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设计了基于DSP TMS320F2812电动车用新型定子双馈电双凸极(SDFDS)电动机(以下简称电机)驱动系统。介绍了SDFDS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驱动系统的控制算法,用系统辨识方法得到速度环PI参数范围,通过仿真确定PI参数,用C语言编制控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温螺栓法兰连接的紧密性评价方法
收藏 引用
《润滑与密封》2006年 第6期31卷 39-41,44页
作者:顾伯勤 陈晔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提出了高温螺栓法兰连接的紧密性概念;试验研究了柔性石墨填充缠绕式垫片、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和金属包覆垫片的压缩回弹性能、蠕变性能和基本密封性能;通过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垫片高温性能表达式;将试验得到的垫片变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术前皮瓣设计:三维创面的形态学展开与分析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20年 第6期32卷 989-996页
作者:纪小刚 栾宇豪 张溪溪 张建安 胡海涛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 
临床上由于创伤所致的皮肤等软组织缺损创面形状常不规则,目前仅采用样布描记皮瓣形状进行术前设计,其方法较为粗糙,所切取皮瓣往往无法与创面相契合,且影响术后外观.为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值的皮肤创面形态学展开方法.首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离散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LQ/H_∞非脆弱控制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 第1期32卷 126-132页
作者:陈珺 刘飞江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2 
针对一类由T-S模糊模型描述的不确定离散非线性时滞系统,讨论其在控制器存在可加性摄动情形下的鲁棒LQ/H∞非脆弱控制问题。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给出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表示的系统时滞依赖稳定的充分条件以及相应的鲁棒LQ/H...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标参数驱动的点阵支架逆向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23年 第23期59卷 221-228页
作者:纪小刚 方创 王炜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试验室无锡214122 
面向微小多功能支架结构定制设计与原型制造需求,开展了基于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on,DLP)快速成形工艺的柔弹性点阵支架逆向设计与制备研究。基于体心立方晶胞(Body center cubic,BCC)衍生设计一款簇新胞元,利用Timoshenk...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裂隙砂岩蠕变模型参数时间尺度效应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19年 第5期41卷 864-873页
作者:胡波 杨圣奇 徐鹏 田文岭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4 
深部高应力环境下硬岩的蠕变变形不可忽略,尤其是裂隙岩体的蠕变变形。为研究含裂隙硬岩的长期蠕变变形行为及蠕变模型,采用高速水射流技术在红砂岩试样中预制了一条贯穿的α=45°单裂隙。确定了该裂隙岩石在围压30 MPa下的三轴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最优簇头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LEACH路由协议
收藏 引用
《南京邮电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3期28卷 27-32页
作者:王江涛 杨庚 陈生寿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簇头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LEACH路由协议,该协议模拟真实传感器网络情况建立了三维空间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方法得到LEACH协议的最优簇头数,使网络能耗达到最优。在能量优化的同时把增强安全性作为设计目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钢管混凝土框架骨架曲线研究
收藏 引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 第1期27卷 99-103页
作者:孙修礼 梁书亭 段友利莱阳农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江苏新沂华夏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新沂221400 
以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为基础,从截面层次的恢复力模型出发,钢管混凝土柱构件选用三线型弯矩~曲率滞回模型;钢梁采用双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钢筋混凝土梁选用三线型弯矩-转角滞回模型。使用非线性分析程序IDARC分析钢粱-钢管混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共聚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化工进展》2016年 第7期35卷 2081-2090页
作者:张鹏 刘定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针对CO_2与环氧烷烃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反应体系,本文在综合分析脂肪族聚碳酸酯应用前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在该工艺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种类活性中心金属的组合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类型模拟酸雨对油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 第10期28卷 2133-2140页
作者:郑有飞 麦博儒 梁骏 李璐 吴荣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混合模拟酸雨(MAR)、硫酸模拟酸雨(SAR)和硝酸模拟酸雨(NAR)对油菜营养品质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防治酸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3种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