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
7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成了当今阿Q的标准造像”——论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52卷 120-129页
作者: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上海200234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转型与现代中国创新团队上海200234 
赵延年作为中国版画界的一座高峰,永远值得被敬仰和被研究。赵延年的《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他精心为阿Q等人物造像,循着小说文本阿Q命运线索构想情节,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小说所关注的国民弱点。在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颋“李白论”新议——兼探李白早期文学道路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 第4期36卷 122-132页
作者:刘青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李白在蜀中时谒见苏颈并得其奖掖和指点,是他早年文学道路上的重要事件。此前他的创作基本上属于地方文学质,尚未能预流开元文坛的主要风气。已有"大手笔"之誉的苏颋充分肯定李白的文学天才,对其早期创作的得失予以高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 第6期38卷 125-131页
作者:黄小菊 赵维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假传滥觞于韩愈的《毛颖传》,由宋明发展到高峰,是文人以拟人笔法寄寓情感的一种重要文体之一,反映了文人以文章自娱的精神。古代文人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乏自娱的精神,而文人的自娱与普通人的娱乐方式不同,往往体现了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断裂与连贯——论整体视野与《红楼梦》叙事的一种策略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6年 第6期 50-63页
作者:单学文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34 
在《红楼梦》中,写人叙事不时呈现一种断裂现象。这种断裂或者起因于人物自身,或者是被旁人打断,从而显示出人物描写的复杂和叙事的错综。以往学者对断裂现象的梳理和分析,较多从含蓄的艺术效果来关注断裂本身,较少把断裂与连贯,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楼梦》物与人之关系书写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6年 第2期 162-175页
作者: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34 
从物用角度看《红楼梦》等章回小说,其与博物志一类笔记小说的最大差异,不在于笔记小说书写的物品较为真实而《红楼梦》中的物品虚实参半。而是《红楼梦》为那些留存的物品,重新构拟了生活语境,并更为艺术化地展现了物与人的关系,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绽放:新世纪西部小说的嬗变与深化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 第4期 20-30页
作者:黄轶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一定的地理空间是形成作家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家“精神原乡”的生成背景。在此意义上来看多重文化濡染下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域的小说创作,确实具有文学地理学上的意义。早在80年代就有人提出:“透过西北地区长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前沿: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建构--欧美汉学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 第1期 1-19页
作者:刘耘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新理念,但疏于方法论的建构。作为一种探讨没有事实联系的异质文学文化关系之方法范式。平行研究历来饱受质疑,但本文认为,无论从近现代跨文化文学交往的历史事实来看,还是着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世界的“晚生子”与“碎裂时代”的写作——再论路翎与《财主底儿女们》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6年 第4期 46-53页
作者:陈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财主底儿女们》有一种难以谈论的"巨大",其文本内部包含了不同的题材类型,既有家族题材,亦有成长叙事,而其中内隐的爱欲驱动力和外显的抗战叙述框架又构成小说总体的情节推动。但是,由于路翎没有找到人物行动与意识追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与思想:“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一个纵深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 第2期 1-14页
作者:刘耘华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心 
论文从"视域歧分"的视角考察了文学与思想的历史关联,指出西方文化基于"同一"的真理观奠定了"原本"与"摹本"、"理"与"欲望"、"推理"与"叙述"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易传》的“天人感应”论及逻辑依据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2016年 第3期 88-93页
作者:刘耘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天人互感"的信念,是以汉字为叙述媒介的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史与思想史之发生、创构和流播的一个共同的背景,但我国学界对于这一命题之逻辑依据的探究似不多见。本文以《易传》为例对此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文首先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