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作业场景的监控能力,研究了工作面监控视频图像识别技术。首先构建工作面关键目标对象的自动检测识别和语义分割算法模型,完成工作面工况条件下设备、人员目标对象的自动检测识别和关键区域识别与动态划分;然后利用监控视频图像识别结果,融合综采控制工艺设计,实现工作面自主跟机视频智能监控和工作面液压支架区域人员目标智能感知及动态监测;最后集成于矿井综采工作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进行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可视化视频智能监控需求。
摘要:针对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而顶板活动规律不明的问题,以神东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矿压大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微震监测、顶板深基点位移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覆岩运移破断结构特征,并通过分析二者的时空关系,研究了覆岩破断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401超大采高工作面具有周期来压步距短、来压持续时间长、动载矿压强烈、来压急增阻、非来压恒阻或缓增阻等浅埋采场矿压显现的典型特征,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埋藏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埋深180 m以浅,工作面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的现象。工作面上覆岩层存在高位主控岩层和低位主控岩层(基本顶)2个主控岩层,高位主控岩层以下、直接顶以上顶板运动受低位主控岩层控制,呈整体性切落破断运动特征,在垂直方向形成"切落体"结构形式;切落破断后的块体依靠破断面之间的挤压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处于缓慢的滑落下沉状态,在水平方向形成"挤压平衡拱"结构,进而提出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模型。论文分析了"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得出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近、远场顶板结构失稳与采场大小周期来压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给出了维持采场顶板稳定所需的支架工作阻力。
摘要:为解决水尺计重人工观测中存在的人为误差、效率低、纠纷多等问题,文章以水尺计重全自动计量为研究核心,运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图像处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采用理论分析、优化算法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复杂环境下不同船舶水尺视频的特点和规律,开发水尺计重便携式设备及图像识别系统软件,构建水尺计重自动检测图像识别系统,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误差小、准确度高。彻底解决水尺计重各环节人工观测并记录的落后状况,实现我国煤炭运输船水尺计重的科学、高效、安全、公正鉴定。
摘要:基于伊犁四矿21103工作面矿压监测及现场实测,对两柱掩护式综放支架在伊犁矿区浅埋深三软煤层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柱掩护式综放支架在伊犁四矿21103试采工作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承载性能,支架选型合理。针对工作面初采期间在顶煤薄、顶板松散条件下出现的架后漏矸严重、后部刮板输送机压死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采煤工艺改良措施,并通过支架结构优化设计,增强了支架封闭性能,最终实现了两柱掩护式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摘要:基于扎哈淖尔露天矿轮斗连续系统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系统移设为背景,对于是否继续沿用轮斗连续系统进行了分析,将其与间断剥离工艺在生产成本及新增投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了轮斗连续系统平面空间布置方式,结合地质赋存及生产中其它不利条件,分析了实施降水平布置的最佳时期。结果表明:与间断工艺相比,轮斗连续系统单位成本最低,且移设新增投资回收期最大为2.98a,继续采用轮斗连续系统经济合理;结合最终布置方案选择,证明通过改变轮斗连续工艺系统空间布置方式可实现系统效率提升,且新的布置方案利于露天矿生产。
摘要: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符合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要求。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性计算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系统本身,没有与外部影响因素相结合进行整体考虑。而现实应用中多会遇见外部环境、地质等因素引起系统可靠性降低的问题。为解决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性计算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度量、难以评价的问题,分析了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提出采用C-F方法对轮斗连续工艺各环节及外部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统一度量,以实现可靠性的有效评价。以扎哈淖尔露天矿为工程实例,构建了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以统计分析与模糊评价法确定了各证据的可信度,以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确定了各证据的权重,通过证据的合成与传递有效地实现了可靠性的定量化评价,最终确定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度为0.6535。提出了采用疏干措施提高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可靠性。
摘要:针对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轮斗系统实际生产能力与有效能力往往存在较大偏差,进而影响矿山正常剥采进程的问题,指出了影响轮斗系统实际能力的各类因素,采用CRITIC法赋予各因素指标客观权重,将权重与TOPSIS决策矩阵相拟合,综合评价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实际生产能力,最终确定影响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实际能力的主要因素为矿山辅助工程,并客观地反映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依托扎哈淖尔露天矿,构建了轮斗连续工艺系统实际生产能力评价体系。
摘要:针对煤矿火灾、水灾、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事故在煤矿生产中频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远程或就地控制实现关闭的井下快速密闭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煤矿灾害的规模。快速密闭门是井下快速密闭装置的重要结构之一,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快速密闭门所受到的冲击载荷,并基于ANSYS/LS-DYNA对门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门体结构可抵抗不低于0.6 MPa的瓦斯爆炸冲击。
摘要:为研究煤矿巷道防爆密闭门结构的抗冲击能力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其进行抗爆分析,利用Solid Works设计密闭门结构并导入有限元软件,定义材料属性、划分网格、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定量地分析整体及局部结构的位移变化、应力集中区域和变形结果,对抗冲击结构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防爆密闭门的结构能够抵抗0.6 MPa的冲击力。
摘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宽煤柱会积聚大量弹性能从而容易引起地压灾害事故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葫芦素煤矿21103工作面区段煤柱进行了"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研究,通过布置钻孔进行射流切缝和压裂对区段煤柱弱化卸压,增大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减少了弹性能量积聚,同时为减少煤柱卸压对巷道支护产生的负面影响,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进行了定向水力压裂切顶,减少了侧向采空区悬露顶板向区段煤柱上的应力传递。"钻-切-压"一体化卸压技术与定向水力压裂切顶技术的联合应用,在21103工作面临空回风巷内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解决了区段煤柱内塑性区宽度增加同时对巷道支护不利这一矛盾。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