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通过总结工程实测资料,指出地下管线刚度较大时,管体与地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沉降。地下管线整体变形与地层移动规律基本相同,隧道垂直下穿时,管体沉降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对隧道工程地表沉降预测Peck公式进行修正,建立地下管线变形预测公式,结合已有地层损失率1V研究成果,计算得出管线降槽宽度参数p K的参考取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水平下穿较垂直下穿引起的管线变形大,预测公式可初步评价水平下穿时管线的变形。刚性管线纵向拉应变预测公式也可做相应修正,以计算管线自身的变形。工程应用实例表明,相关修正公式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和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摘要:根据建筑沉降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对隧道工程地表沉降预测Peck公式进行推导和参数修正,建立建(构)筑物沉降预测公式。通过工程案例总结和理论分析,研究单层和两层建筑的荷载作用对其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建(构)筑物与隧道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建筑基础沉降的影响。根据地层损失率Vl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建(构)筑物沉降预测公式,计算得出国内不同城市的建(构)筑物沉降槽宽度参数Ks的参考取值。工程实践表明,建(构)筑物沉降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实际监测结果较为吻合,该公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应用于类似工程的建筑基础沉降预测。
摘要:基于理论线性溶剂化能模型(TLSER),应用半经验分子轨道能AM1法计算烷烃、芳烃、醇类、氯代甲烷等34种有机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量化参数,建立了描述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BMIM][CF3SO3])和1-丙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PDMIM][BF4])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i的理论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溶质和离子液体(IL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适于估算有机溶质在ILs中的γ∞i.研究结果可能为针对具体不同的反应或分离过程等实现有效的ILs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对9根奥氏体型和9根双相型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测得了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极限荷载、纵向应变和环向应变等,重点考察了钢管壁厚和混凝土强度对短柱承载性能的影响,并参考普通钢管混凝土设计规程欧洲规程(Eurocode 4)、美国规程(ACI 318-99)、日本规程(AIJ-CFT),我国相关规程DBJ 13-51―2003、DL/T5085―1999和CECS 28:2012计算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在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构件承载力随钢管壁厚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强度对其有影响。6种规程在计算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时偏于安全,其中CECS 28:2012更接近试验结果,该文成果对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设计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建立操纵稳定性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车辆实体建模和行为建模.虚拟试验场景采用分层模块化的树形结构,用不同的类和节点并组织虚拟试验场的各种对象,并设置了光照、雾化和声音信息.虚拟试验过程是数据空间到图形图像空间的映射,使用WTK编程,通过仿真分析数据驱动汽车在虚拟的试验场中行驶,并用分割视屏窗口的方法实现了试验过程的立体视觉显示,从而实现了操纵稳定性的虚拟试验.实际车辆试验表明,虚拟试验分析数据与实车试验比较接近,驾驶员感受的场景与实车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
摘要:在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创作中,概念设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甚至观影设备的更新和观众审美选择的趋势都决定了电影艺术形态的发展。面向大众的电影的商业属性,要求电影概念设计以"虚拟奇观"为根本理念,以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为基础进行不断的设计创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活力。本文从商业消费、电影美学,以及电影虚拟现实技术特征几个角度来分析数字媒体时代下的电影概念设计基本理念。
摘要:在城市地铁隧道掘进中,地层位移会对密布的城市地下管线形成较大的威胁。由于管土隧道相互作用问题的复杂性,除了数值分析方法以外,一般在工程实践中均忽略了结构刚度对其变形的影响作用,因此结构变形预测结果大大偏于保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机理研究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管线变形及其内力计算的高斯分布模型与结构刚度影响机理;给出了管线沉降槽宽度系数K和管线刚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建立了考虑隧道管土相互作用的管线沉降和内力的预测方法——刚度修正法。
摘要:试验用钢是基于增加石墨核心可以有效促进材料的石墨化过程来进行成分设计和试样制备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试样内部石墨化过程进行了间接观察,利用高温显微镜,对试验用钢试样表面石墨化过程进行了原位的直接观察;以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石墨粒子结构进行了精细观察.结果表明,正是钢中具有与石墨结构(简单六方)相同的BN成为了石墨的非均质形核核心,才有效促进了钢的石墨化过程,实现了中碳钢的石墨化.
摘要:主要研究利用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重建移动机器人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滑移量,并进行滑移补偿控制的问题。首先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创建轮式机器人的整体模型(包括车体模型、路面环境模型以及轮胎模型)。利用此模型在ADAMS环境中进行仿真,模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移动机器人的滑移效果,并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重建出不可测的滑移量。将滑移量传递给控制器参数设计出滑移补偿控制器,并进行了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仿真效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地补偿滑移效果,改善移动机器人在滑移状态下的控制精度。
摘要:以5-甲基-2-苯基吡啶(CH3ppy)为主配体,3,7-二乙基-4,6-壬二酮(detd)、2,2,6,6-四甲基-3,5-庚二酮(tmd)和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LX),设计合成了3种含β-二酮类辅助配体的绿色磷光金属铱配合物(Ⅲ、Ⅳ、Ⅴ)。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测得化合物Ⅲ、Ⅳ、Ⅴ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在250~280 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0.8、534.2和524.8 nm。制备了3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结果表明,以化合物Ⅲ制备的器件亮度可以达到59125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5.0%,最大电流效率为53.8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62.1 lm/W,色坐标(0.30,0.62),在3个器件中综合性能表现最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