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成果"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身体哲学的回归--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具身性阐释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5年 第1期 102-105页
作者:郑学铭 谢呈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北京100023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北京100091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被誉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其教学理念强调“身体”参与的学习方式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逻辑,即从“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的学理层面揭示音乐教学具身化的必要性与实操性,进而考察具身性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学的想象力:叙事、直觉与讲故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4期 59-65 205-206,205-206页
作者:张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北京100000 
本文讨论的"想象力"并非指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能力,其概念主要得益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成名作《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家应具有一种"心智的品质"——基于对个人与社会关系及其本质的洞察,提出令人满意的揭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欧洲体态律动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范式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年 第2期168卷 14-21页
作者:谢呈 傅聪 郑学铭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北京100081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北京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北京100023 
体态律动(音乐与动作)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与教学方法之一,其核心内涵与实践形式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走向影响深刻。文章通过追溯历史、阐释原理、探讨实践集中梳理了体态律动的基本发展脉络与文化实践样态,进一步厘清了体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美育混合创意课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1年 第4期 275-278页
作者:谢呈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北京100081 
混合创意课是一门在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已实行了5年的教育改革实践课程,其充分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师资源,由三名不同专业教师同时进入含有不同专业学生的新班级。这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范畴,同时涉猎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舞千年》对舞蹈艺术的影视化改编
收藏 引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 8-12页
作者:武艳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北京100081 
2021年,一档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引起了舞蹈圈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舞千年》在对传统舞蹈作品进行影视化的改编中,突破了许多舞蹈艺术的普遍属性。如何在“破”中重组,在“立”中标新立异?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有许多值得我们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动漫原创品牌建设与国际化战略研究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年 第4期1卷 102-104页
作者:崔亚娟 谢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北京102200 
近些年,动漫原创取代动漫代工成为国内动漫产业的一个热词。从2002年至2004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普及教育:电影素养、创作能力与艺术趣味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0年 第1期 83-87页
作者:许航 施琳慧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世纪之交时,英国电影协会(BFI)曾发布了一份名为《电影的作用》(Making Movies Matter Report)的报告。报告认为:"教育、信息和娱乐业变得越来越依赖移动影像的交流力量。电影在提高人们的社会参与过程中起到了持续的重要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动的焦虑——《捉迷藏》与跨国翻拍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7年 第1期 71-74页
作者:叶航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捉迷藏》的跨国翻拍基于"类型"文本的镜鉴与"社会"文本的"可译"。片中"流动的焦虑"体现出三层涵义,其一是影片文本内部——影像叙事所呈现出的不同阶层针对上向/下向社会流动的焦虑;其二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
收藏 引用
《图书馆建设》2010年 第9期 16-18页
作者:魏育辉 刘健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124 
馆藏评价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馆藏评价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通过相关文献调研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馆藏评价方法的视角不同,主要采用目录核对法和加权分析法。但是各类馆藏评价方法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市民使用经济信息的特征、动机及评价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2011年 第3期 124-126页
作者:王擎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文基于2010年对北京市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测量经济信息在北京市民中的渗透率及影响力,分析北京市民使用经济信息的动机,以及对当前经济信息传播的评价。结果显示:经济信息已对受众产生相当的黏性,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其对经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