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是学生认识和应用微生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特性,设计五个环境影响因素,探索温度、盐度、pH值、氧气和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与传统的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相比,粘质沙雷氏菌的实验结果更为形象、直观和丰富,可以从生长速率、繁殖情况和灵菌红素代谢水平多维度反映微生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其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实验资源为高校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落实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供有力支撑。面对高校实验室空间不足、实验资源重复投入、部分资源长期闲置等现象,如何优化高校实验资源配置成为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华侨大学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实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共享机制、推动有偿使用,探索新时期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路径构建新模式。
摘要:基于OBE理念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将积极、创新的学习理念融入到实验教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以实验项目《复育红树植物对滩涂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为例着重阐述了OBE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过程考核中的体现,明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同时按照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对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分,不断持续改进教学大纲。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对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和结果分析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设计一种侧面发光塑料光纤表面正四棱锥形微结构散射点,使侧面发光塑料光纤可用作裂隙灯显微镜的裂隙光源,以减小裂隙光源的体积.采用光学仿真软件分析光纤上表面(有散射点)和光纤下表面(无散射点)的散射率,当塑料光纤直径为1 mm时,得到优化后的正四棱锥散射点的底边宽度和深度均为80μm.仿真结果表明,光纤下表面散射光的光束发散角在垂直于光纤方向约为40°,在平行于光纤方向约为110°,经过焦距为50 mm的投射镜会聚后的光带宽度约为0.3 mm,可以满足裂隙灯显微镜的要求.
摘要:针对我校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中遇到缺乏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和考核、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受限、一些实验项目在本科专业进行规模化实验教学开展困难等问题,我们探索以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改革高分子基础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和模式,建立线上预习考核机制,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线上辅助线下,虚拟补充实体,增加自主设计实验,强化线上安全教育,使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突破了原有限制,提高了课程的专业性、连接性和趣味性及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摘要: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封锁,高校应加强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从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的设计、考核方式等总结当前高校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宗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高校应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内容和实践评估、产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以提高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应用型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摘要:文章以华侨大学正在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依托,针对商务口译虚仿课程的沉浸式实验教学展开研究。文章旨在就华侨大学在虚仿项目中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实验目标、人才培养、实验效果等问题做出反馈,提出一定的总结性建议。
摘要:为改善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教育,从“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四方面,将课程思政要素深度融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多方位提升教师素养、增加课程德育目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依托学校实体实验教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各环节,覆盖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与思政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有效统一、相互促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