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同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
2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近阈值电压下可容错的一级缓存结构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科学》2020年 第4期47卷 42-49页
作者:程煜 刘伟 孙童心 魏志刚 杜薇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201804 
随着硅的集成度和时钟频率的急剧提升,功耗和散热已成为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挑战。近阈值电压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处理器能耗的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然而,在近阈值电压下,大量SRAM单元失效,导致一级缓存的错误率升升,给一级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Ladybug Tools的可变建筑表皮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0年 第3期 70-75页
作者:石峰 周晓琳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361005 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361004 
可变建筑表皮是一种智能、动态的建筑表皮系统,可通过将主动式与被动式技术互补结合到建筑表皮中来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基于Ladybug Tools的可变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分为环境响应策略的制定、适应性参数及控制周期的确定、表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适宜居民休闲步行的街区空间形态研究--以上海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6年 第22期13卷 70-73页
作者:陈泳 毛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日常的休闲健身活动。本文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案例,探析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休闲步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街区空间形态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宽阔的硬质场地、混合的土地使用、沿街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生态服务与江南水网空间形态的耦合机理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16年 第4期 20-24页
作者:汪洁琼 郑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水网呈现日益退化、传统空间形态消解、生态服务丧失等突出问题,成为困扰城市水安全乃至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因。文章在全面爬梳国内外城市可持续主流理论的基础上,阐明生态服务效能与空间形态之间耦合的机理研究至关重要且迫在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稳定性探究及其改进
收藏 引用
《软件导刊》2016年 第2期15卷 60-62页
作者:钟全 鲁法明 彭延军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稳定性是度量排序算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排序算法,但其稳定性存在较大争议。结合实例探讨经典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稳定性,并进行改进,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一种稳定的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介语境下的科幻景观与科幻文化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19年 第8期 37-66,197页
作者:严锋 蒋原伦 孙玮 鞠薇 张跣 朱军 李春雷 曾一果 徐翔复旦大学中文系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年,中国科幻文艺及相关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以至于出现“中国科幻元年”之说。科幻景观与文化和媒介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得到研究者关注。这里所说的科幻景观是指科幻文化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并不仅限于科幻文艺作品。人们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生态位需求的高密度城区鸟类微生境选择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17年 第11期24卷 86-92页
作者:干靓 郭光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沿线地区作为样地,基于鸟类群落微生境调查,研究鸟类的生态位需求和实际的微生境选择,重点分析鸟类对高密度城区特殊微生境—建筑物/构筑物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1)鸟类群落的巢居空间和食性空间生态位需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苏州河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的历史分析与滨水文化提升策略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7年 第11期 153-155页
作者:汪洁琼 王敏 彭英 叶沁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所 
应对上海苏州河综合整治面临建设"人文生态系统"的新需求,在水体生态治理的前提下,文章探讨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保护、挖掘、传承和激活滨水文化。以水系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历史分析为重点,针对上海苏州河滨水文化资源本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城市设计的环境实景感知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16年 第4期 10-14页
作者:陈筝 Sebastian Schulz 吴杭彬 于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实验室 德国Büro StadtVerkehr GmbH咨询公司 同济大学地理信息与测绘学院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人们对生活期望的提高,城市设计开始越来越注重空间环境如何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和健康。神经科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描述和测量物理环境对人情绪、认知等心智健康的影响,也能够更好的控制模拟环境刺激。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