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乡村文化生态变迁视域下非遗旅游的建构路径——以杨家埠民俗景区为例
收藏 引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 第2期44卷 385-390页
作者:肖昕 韩永锐 冯菁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山东烟台265500 
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中各种文化及其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共同构成的系统。在文化生态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过程中,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参与主体、生产模式得以重塑,进而扩展了乡村非遗旅游的动力机制。以潍坊市杨家埠村为调研对象,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甘肃农业》2024年 第5期 46-56页
作者:肖昕 张铭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谐、美丽是其中内涵,艺术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拥有巨大的创造力。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中外文献及多个乡村建设现实案例,讨论艺术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逐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旅游适老化设计实践研究——以“老游记”手机应用程序(APP)为例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 第3期 81-89页
作者:肖昕 任清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为解决老年人使用旅游软件困难的问题,通过适老化智慧设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时代。对187名老年旅游爱好者进行调研,分层抽样其中50位年龄在60至65岁之间的老年人。基于归纳后调研结果,通过扎根理论,构建理论模型,提炼出老年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视阈下民族化微电影的美学特色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4年 第2期 55-57页
作者:陈卓威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电影电视系 
与大众化的微电影相比,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民族化微电影在镜头语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美学特色,不仅有视听和剪辑之美,更有独具特色的引用之美、创意之美、风格之美、情感之美。民族化微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动漫创作现状与发展策略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0年 第7期 95-97页
作者:翟启兵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文在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探究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与现代动漫技术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当代文化产业的创意发展为视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画视觉空间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7年 第1期 142-144页
作者:邓育林 谢斌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绘画基础课程在国内所有艺术高校美术类专业中普遍开设。但是与高考美术集训相比,在大学阶段的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有着极大区别。进校前经过长期、单一的高强度应试训练以后,套路化的作画步骤、画面效果及固定的写生观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手绘动画是否会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4年 第9期 192-194页
作者:代钰洪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动画自诞生以来走过了百余个年头,它以最早的视觉暂留现象逐渐演变发展到当今的无纸动画、计算机三维动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及视觉享受。在动画发展的这百余年时间里,手绘动画经历的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获得的成就也十分丰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虚拟社区平台的高校动漫教师知识共享探索研究
收藏 引用
动漫研究2020年 第1期 191-196页
作者:杨帆 杨龙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 成都大学商学院 
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那么如何依托大数据平台,落实"高等学校美育工作意见"?本研究选取高校动漫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立足当下,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趣”谈《中国唱诗班》——兼论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索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9年 第9期 98-101页
作者:李茂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 
2017年10月,《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在网络走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网络播放量过亿,B站评分9.8分。不少网友被这部动画微电影感动得流泪,甚至还赢得了国外动漫迷们的赞扬①。这部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微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游戏文化身份合法性的追问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12期 129-131页
作者:吴玲玲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四川成都610067 
网络游戏文化身份的合法性时常受到质疑,根源在于哲学上游戏概念与艺术及自由的关系、社会学上游戏的原罪观、以及大众文化的原罪。因此对网络游戏文化存在的合法性的确立也就建立在对这三方面的剥析上,以及网络游戏文化结构的解析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