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先进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稳态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05年 第5期26卷 436-442页
作者:肖泽军 卓文彬 陈炳德 贾斗南 周连帮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西安交通大学710049 哈尔滨工程大学150001 
系统研究了中国先进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稳态特性,共取得237组试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系统压力、系统冷热芯位差、系统等效阻力系数、风速对两相自然循环流量和系统余热排出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两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酸化压裂井停泵压力三维分析模型和解释方法
收藏 引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 第5期33卷 634-637页
作者:任勇 郭建春 赵金洲 叶登胜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为了对酸化压裂井压后裂缝参数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释,以模拟停泵前后裂缝内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为思路,以停泵后缝内的物质平衡方程为主线,建立酸化压裂井停泵后的缝内压力递减模型,并提出了针对酸化压裂井裂缝参数解释、评估的“曲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酸性油气田油套管选材设计
收藏 引用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年 第1期23卷 81-85页
作者:孙永兴 林元华 何龙 李天雷 施太和 刘婉颖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广汉618300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重庆400042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成都610017 
在酸性环境下,屈服失效准则已不适用,环境断裂是主要的失效模式.因此,有针对性地改变油套管的设计和选材,将能够减少或防止油套管失效事故的发生.在满足屈服准则设计的基础上,对T95抗硫套管和C110准抗硫套管进行断裂力学设计,根据NACE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煤层分支水平井井眼稳定性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 第6期30卷 42-45页
作者:李相臣 康毅力 罗平亚 练章华 张浩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 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四川成都610500 
应用分支水平井技术开发煤岩气藏,具有单井产量高、采出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如何保证分支连接处的力学完整性、水力完整性和再进入能力,是煤层分支水平井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根据煤岩力学性质特征,运用有限元力学理论建立了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传质实验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工业》2010年 第10期30卷 39-41页
作者:杨建 康毅力 王业众 郭华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四川大学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投产一般需要采取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由于天然气在产出过程中需要通过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等多尺度介质,故而在渗流中存在多尺度效应,需要经过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天然气的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漏失特征及控制技术实践
收藏 引用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年 第1期27卷 41-43,46页
作者:康毅力 闫丰明 游利军 杜春朝 李冬梅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漏失压力可能为零或负值,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等复杂事故,这也是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之一。根据塔河油田工程地质特性,结合钻井与完井实践,从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地层条件下的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柱塞气举全过程动力学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钻采工艺》2007年 第5期30卷 62-64页
作者:张凤东 李洪建 康毅力 马勇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吐哈石油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柱塞气举是通过在油管柱内上下循环运动的柱塞把地层产液举出地面的人工举升方法。一个完整的柱塞举升周期由柱塞上行、液段产出、气体放喷及液段再生个阶段组成。应用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依据举升中的动力学分析,建立全过程举升动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然气井井下节流后物性参数的变化模拟
收藏 引用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 第3期32卷 147-151页
作者:朱红钧 林元华 刘辉 朱达江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 
基于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天然气井井下节流后的流场与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气体温度、压强、流速及密度沿井深的分布曲线,并对局部流场进行了细化分析。模拟发现,井下节流可有效降压,节流嘴处压强经历了减小、增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应力作用的煤岩水相自吸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 第1期22卷 171-175页
作者:李相臣 康毅力 罗平亚 游利军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 
我国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普遍偏低,为达到合理产能需进行压裂改造。煤层气储层裂隙发育导致压裂液滤失严重,强吸附能力使流体得不到有效返排,造成储层损害降低了渗流能力,大大削弱了增产改造的效果。开展了煤岩水相自吸实验,系统研究了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套管抗内压爆裂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石油机械》2010年 第2期38卷 20-22页
作者:孙永兴 廖平 沈向东 林元华 张果 赵晗 乔李华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三高(高压、高产及高含H2S)气井中的油、套管设计,按现行API 5C3标准,油、套管强度常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许多套管的实际安全系数低于设计标准,给设计造成一定的困惑。ISO10400:2007给出了两端堵口的油、套管抗内压韧性爆裂模型,但计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