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研究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 第4期 24-29页
作者:岳晓英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1189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从诞生到文革结束、从1977年到1999年、2000年至今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取材于民族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短动画片到史诗风格的影院长动画片,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在叙事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家具的文化特及其构成要素与设计表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2期25卷 100-106页
作者:吴智慧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家具是种丰富的信息载体与文化形态,其类型、数量、功能、形式、风格和制作水平,以及社会家具的占有情况,反映了国家和地域在某历史时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家具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琴艺术的基本范畴及其美学内涵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 第4期 10-16页
作者:楚小庆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探讨中国古琴的艺术特征,首要的是要将其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体系中关照考察。任何单纯从西方科学的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古琴艺术形式的审视,都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中国传统古代文献中提供的大量的有关古琴艺术的特征、概念,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州汉画像石刻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A02期24卷 85-92页
作者:汤永炎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徐州汉画像石始于西汉,鼎盛于东汉,是在外来文化尚未大量进入、影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是集绘画与雕刻于身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很强的绘画,画面运用了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构图采用了有疏有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小品——以南京兰州两城市部分代表作品为例的比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1期25卷 183-186页
作者:车建修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简述了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艺术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及雕塑小品的种类及其作用,以南京水木秦淮休闲街区的部分雕塑小品为例,引用了些城市较成功的雕塑小品,对南京水木秦淮的部分雕塑小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宋时辽、金、西夏的歌舞及其与汉族的交流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3期25卷 125-131页
作者:王菲菲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3 
南北宋统治间,在中原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各个游牧部族逐渐强大起来,并先后建立了以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南北两宋先后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由此形成了汉族与多个少数民族歌舞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9年 第2期25卷 181-184页
作者:罗胜京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理想追求与审美意识。包装设计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全新的视角去解读、汲取传统和谐思想精髓,并以其作为指导,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民国建筑的风格与形式——解析南京博物院的民国建筑语言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A02期24卷 190-193页
作者:牟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谈起,以南京的民国建筑,主要是以南京博物院的大殿的设计,营建为例,对南博建筑的装饰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和对局部细节的风格解析。全面展示其所体现的民国建筑语言。阐释折衷主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在建筑设计中的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化、历史化、民族化——“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戏曲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6期24卷 30-35,25页
作者:唐雪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个词语,也是个相当时髦的话题。全球化的趋势与过程涉及到切重要领域,文化艺术领域也自然不是绝缘体。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世界大戏剧之一的中国戏曲,面对新世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郑廷玉杂剧对社会诸色的讽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6期24卷 174-181页
作者:马晓霓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在郑廷玉杂剧中,封建官僚、悭吝财主、伪善佛门、势利店员、恶俗女、穷酸秀才、纨绔子弟等社会诸色统统成为其竭力讽刺的对象,并且将讽刺的笔触深入到人灵魂的最深处。纵观郑廷玉杂剧,其中对人物颂扬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讽刺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